第1026章 正式驗收測試全流程執行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1026章 正式驗收測試全流程執行

第1026章 正式驗收測試全流程執行(1 / 2)

卷首語

【畫麵:三方驗收小組在實驗室前合影,背景中電子密碼機整齊排列,桌上攤開37項指標驗收清單;曆史影像資料顯示1973年軍用電子設備驗收場景,技術員們手持萬用表圍站設備旁。字幕:“正式驗收是技術成果走向實戰的最後關口,37項指標的逐一核驗,不僅是對設備性能的檢驗,更是對研發曆程的全麵複盤——每一組數據的確認,都承載著對可靠性的終極承諾。”】

一、驗收準備:三方協同的流程搭建

【曆史影像:三方代表研發單位、使用單位、質檢機構)圍坐開會,白板上用紅筆標注驗收分組:基礎性能組、極限環境組、防破解組、穩定性組。檔案資料:《三方聯合驗收方案》明確各組職責,要求“每項指標需2人獨立測試、1人複核”。】

李姓技術員作為研發方代表,提前三天整理出37項指標的測試基線數據,按“基礎性能12項、極限環境8項、防破解9項、穩定性8項”分類裝訂,每本手冊都標注“測試方法”“合格閾值”“記錄要求”。使用單位的王姓代表則帶來野外使用場景的模擬參數,確保驗收指標貼合實戰需求。

質檢機構的張姓工程師牽頭校準所有測試儀器:將示波器與標準信號源比對,誤差控製在3以內;機械秒表與天文台授時信號同步,確保計時精度;低溫測試艙用乾冰預冷至37c,驗證溫度穩定性,避免因儀器偏差影響結果。

驗收現場按功能劃分區域:基礎性能區布置萬用表、示波器等設備;極限環境區預留低溫艙、高溫模擬裝置;防破解區設置獨立操作台,隔絕外部乾擾;數據處理區配備3台手搖計算器,用於實時數據核對。

【曆史細節:1973年驗收無電子數據係統,所有記錄均采用“三聯式手寫單”,研發方、使用方、質檢方各存1份,簽字確認後生效,避免數據篡改或丟失。】

召開驗收啟動會時,三方共同簽署《驗收責任確認書》,明確“測試過程全程留痕、異常情況集體研判、結果需三方一致通過”的原則。李技術員強調:“37項指標缺一不可,哪怕一項不達標,都需返回整改。”

二、基礎性能測試:核心指標的逐項核驗

【場景重現:基礎性能組技術員操作密碼機,轉動旋鈕輸入明碼,示波器屏幕顯示加密脈衝波形;旁邊的記錄本上,用藍黑鋼筆記錄“加密速度4.8字符秒,符合要求”。檔案資料:《基礎性能測試台賬》詳細列出12項指標的測試值與合格範圍。】

基礎性能組首先測試“加密速度”:選取5組不同長度明碼520字符),由劉姓技術員操作輸入,陳姓技術員用秒表計時,連續測試3次取平均值,結果顯示平均速度4.8字符秒,高於4字符秒的合格標準,張工程師現場複核後簽字確認。

“密鑰設置響應”測試中,王技術員連續10次更改6位密鑰,觀察設備指示燈變化與密鑰存儲狀態,發現每次設置均在2秒內完成,無延遲或存儲失敗,符合“響應時間≤3秒”的要求,使用單位代表在台賬上標注“合格”。

信號輸出穩定性測試采用示波器監測:連續1小時記錄加密信號的幅度與頻率,數據顯示幅度波動≤0.2v、頻率偏差≤0.1khz,滿足“信號穩定度≥95”的指標;測試結束後,三方共同在示波器波形照片上簽字存檔。

【畫麵切換:從加密速度測試場景切至密鑰設置測試,再到信號穩定性監測,每組場景均顯示“技術員操作—數據記錄—三方複核”的完整流程。】

基礎性能組用2天時間完成12項指標測試,僅“旋鈕操作順暢度”一項出現輕微偏差——某台設備第4位旋鈕轉動阻力略大,研發方立即更換旋鈕彈簧,複測後達標,所有測試數據經手搖計算器彙總,合格率100。

三、極限環境測試:極端場景的可靠性驗證

【曆史影像:低溫測試艙內,密碼機被固定在支架上,水銀溫度計顯示37c;高溫測試區用台燈加熱設備至50c,技術員用毛筆蘸酒精擦拭外殼降溫。曆史細節:1973年極限測試無自動控溫設備,需每10分鐘手動調整乾冰用量或台燈距離。】

極限環境組首項測試為37c低溫72小時運行:趙姓技術員每小時記錄晶體管β值與加密功能,發現第48小時某晶體管β值降至56合格下限52),仍在允許範圍;72小時後設備正常開機,加密結果與標準密文一致,使用方代表現場拍攝設備狀態照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高溫50c測試中,孫姓技術員采用“間斷加熱”方式,避免設備過熱損壞:加熱2小時後停1小時,連續測試48小時,設備表麵最高溫度49c,無死機或邏輯混亂;測試結束後拆解檢查,電容無漏液、焊點無氧化,質檢方出具《高溫穩定性報告》。

濕度90模擬測試通過在實驗室放置水盆實現:設備連續運行24小時,外殼出現輕微凝露,但內部電路無短路,加密錯誤率0.5,低於1的合格標準;研發方解釋因設備外殼做過防潮處理,符合野外潮濕環境使用需求。

【場景重現:技術員在振動測試台上木製框架,手動搖柄驅動)固定設備,模擬野外顛簸,振動30分鐘後,設備指示燈正常閃爍,無部件鬆動。】

極限環境組8項指標測試耗時5天,期間出現1次低溫艙密封不嚴問題——艙門密封條老化導致溫度回升至32c,研發方更換密封條並重新測試,所有指標最終全部達標,數據經三方交叉核對後簽字確認。

四、防破解複測:攻擊算法的防禦驗證

【畫麵:防破解組技術員操作模擬攻擊裝置,轉動曲柄嘗試密鑰組合,旁邊的“攻擊算法清單”標注19種算法的測試狀態;曆史影像:1973年防破解測試場景,技術員用硬紙板製作密鑰組合表,逐一勾選嘗試過的組合。】

防破解組重點複測“常用字典攻擊”“順序窮舉攻擊”等高頻算法:周姓技術員按驗收方案選取500組常用密鑰嘗試,設備均觸發“防暴力延遲”功能,加密速度降至1字符秒,無一次破解成功;質檢方現場記錄防暴力電路觸發時間。

錯誤密文回溯攻擊測試中,吳姓技術員用前次測試中曾部分破解的5字符明密文對嘗試推導,因加密輪次已升級至3輪,推導的映射表解密正確率僅7,無法獲取有效信息;三方共同查看示波器波形,確認加密邏輯無漏洞。

物理乾擾攻擊測試包含10次橡皮錘敲擊與5次靜電放電:每次乾擾後設備均能正常工作,未泄露密鑰或加密邏輯;連續10次乾擾後,設備觸發密鑰自毀功能,需重新初始化,符合“防物理破解”設計要求。

【曆史細節:1973年防破解測試無計算機輔助,所有攻擊嘗試均為人工操作,每小時最多嘗試300組密鑰,驗收時重點關注“24小時內破解成功率”,結果顯示為0。】

防破解組9項指標測試耗時3天,期間對“多機並行窮舉”算法進行專項驗證:同時使用2台設備嘗試不同密鑰段,48小時內未破解成功,三方一致認定設備防破解能力達到軍用一級標準,在驗收清單上標注“優秀”。

五、穩定性複測:長期運行的性能堅守

【場景重現:穩定性測試區,5台密碼機連續運行720小時,技術員三班輪崗值守,每小時輸入1組明碼並記錄;桌上放著保溫瓶與乾糧,牆角的鬨鐘顯示淩晨2點。檔案資料:《720小時運行台賬》記錄每台設備的錯誤次數與處理情況。】

穩定性組首項測試為720小時連續加密:鄭姓技術員每24小時更換一次備用電池,第3天某台設備出現1次字符傳輸延遲,排查為導線接觸不良,重新插拔後恢複;720小時後統計,5台設備平均錯誤率0.9,低於1.5的合格標準。

開關機循環測試中,馮姓技術員連續30次開關機,每次開機後測試加密功能,設備均能在10秒內正常啟動,無死機或參數漂移;測試結束後測量晶體管參數,與初始值偏差≤10,符合長期使用要求。

負載切換測試模擬野外多任務場景:設備同時進行加密、解密操作,連續12小時無性能下降,信號輸出穩定;使用方代表表示,該表現可滿足野外小分隊同時傳輸多組密文的需求。

【畫麵切換:從輪崗值守場景切至電池更換過程,再到錯誤數據統計,展現穩定性測試的全周期管理。】

穩定性組8項指標測試耗時10天,期間嚴格執行“每小時記錄、每日彙總、每周複盤”的流程,所有錯誤均及時處理且未影響整體運行,三方共同簽署《長期穩定性驗收報告》,認定設備可靠性達標。

六、異常情況處理:突發問題的應急響應

【曆史影像:驗收現場,某台設備突然死機,技術員立即斷開電源,用萬用表測量電源電壓;旁邊的《應急處理預案》標注“先斷電排查、再分步測試、最後記錄原因”的流程。曆史細節:1973年電子設備故障多為接觸不良或器件老化,應急處理以手工排查為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驗收第7天,基礎性能測試區一台設備在加密時突然指示燈熄滅,研發方李技術員立即斷電,拆開外殼檢查發現電源模塊保險絲熔斷——因電壓波動導致過載,更換保險絲並調整穩壓電源輸出後,設備恢複正常,三方共同記錄故障原因與處理過程。


最新小说: 黑日黃昏 都市兵王之傳奇 快穿之心機美人撩又野 精靈真的很想擺爛【西幻】 人生處處有獎勵 我的鍋是異世門 開局製卡師,一張核心找五年 工程師的學霸係統 全球詭異婚配,我的老婆是詭帝 從長征到長津湖,我氣吞萬裡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