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枷鏈鎖_漢障不臣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40章 枷鏈鎖(1 / 2)

第一幕荊襄鎖

當謝安在建康的棋枰上,雲淡風輕地落子時。

當冉閔和慕容恪在河北大地,進行著慘烈的最終對決時候。

一位手握重兵、足以影響天下走向的人物,卻深陷於自身,難以解脫的困境之中。

他便是坐鎮荊州,督管江、荊、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的將軍桓衝。

荊州,江陵都督府的氣氛,遠比建康凝重。

甚至比鄴城的絕望,更多了幾分焦灼和壓抑。

桓衝站在巨大的輿圖前,眉頭緊鎖,仿佛蒼老了許多。

他不像其兄桓溫那般,鷹視狼顧、霸氣外露,更多了幾分沉穩和謹慎。

但此刻,這份謹慎,正帶來巨大的痛苦。

他的困境,首先來自於地理,因為荊州,地處天下之中。

北抗強胡,慕容燕國與苻秦,西防成漢,東協建康,南撫南越。

是真正的四戰之地,也是東晉政權,賴以生存的西部屏障。

但如今,這道屏障正承受著,來自多個方向的巨大壓力。

輿圖上,幾支巨大的箭頭,讓他寢食難安。

北方,慕容恪雖主力圍攻鄴城,但其麾下的偏師,慕容紹一直在南陽、襄陽活動。

如同餓狼般,窺伺著漢水防線,隨時可能南下劫掠,甚至威脅江陵。

西北,苻秦雖內部發生苻生暴政,但關中方向依舊需要布防,謹防秦軍出武關。

西方,成漢政權雖偏安一隅,但亦不可不防。

而最大的、最現實的威脅,卻來自於內部。

《土斷令》的風波,已然席卷荊州,謝安的手段精準而老辣。

一方麵,表奏其子桓偉為江夏太守,給予甜頭。

另一方麵,派出的“度田使”卻毫不客氣地,清理荊州地區的流民戶籍。

觸及了桓氏集團的核心利益,許多流民,早已成為荊州軍的兵源。

隱匿人口更是勞役基礎,更是桓氏對抗中央的底氣所在。

建康朝廷的命令,與荊州本地的利益,發生了尖銳的衝突。

他若強力抵製,便是公然抗旨,給謝安口實,若完全順從,則無疑是自斷臂膀。

“父親,建康來的度田使已到襄陽,態度強硬,與當地豪強衝突已起。”

“王家的王忱,派人來求援,言語間……頗多怨懟。”

長子桓偉快步走進來,臉上帶著,憂憤之色。

桓衝沒有回頭,隻是疲憊地,揉了揉眉心:“謝安石,這是要逼我表態啊。”

第二幕:兄陰影

桓衝的困境,更深一層,來源於他的身份,他是桓溫之弟。

這個身份,既給了他如今的權位,也給了他一道,無法掙脫的枷鎖。

桓溫中年跋扈,幾行廢立,雖有北伐之功。

卻也讓桓氏成為了,江東士族眼中“窺伺神器”的逆臣。

桓溫死後,桓衝接過權柄,始終如履薄冰。

一方麵要維持桓氏,在荊州的統治和軍力。

另一方麵,又要竭力向朝廷示忠,洗刷兄長留下的汙名,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他謹小慎微,甚至主動提出,讓出揚州刺史的職位,以示無爭權之心。

但謝安和建康士族,對他的猜忌,從未真正消除。

《土斷令》此次強力進入荊州,未嘗沒有試探和削弱,他桓氏勢力的意圖。

“桓溫叔父若在,豈容謝安,如此欺我桓氏!”

一名年輕的桓氏子弟,在堂下憤然出聲,引起了部分將領的共鳴。

軍中老將都是桓溫舊部,他們對建康朝廷充滿不信任,渴望更加強勢的領導者。

桓衝猛地轉身,目光銳利地,掃過那名子弟,厲聲道。

“住口!此等言論,休得再提!我桓氏世受國恩,自當以國事為重。”

“豈可效仿……效仿當年舊事!”他硬生生把“兄長”二字咽了回去。

他必須壓製住,軍中這股躁動的、可能將桓氏,拖入萬劫不複深淵的勢力。

但他也知道,過度壓製,又會寒了老部下的心,削弱軍隊的凝聚力。

他仿佛走在一條,萬丈深淵上的鋼絲繩,左右皆是絕境。

兄長的雄才大略與未竟野心,如同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著他。

讓他既無法真正效仿,又無法徹底擺脫。

第三幕:烽煙起

就在桓衝,為內部紛爭,焦頭爛額之際。

來自前線的緊急軍報,將另一個巨大的難題,拋到了他的麵前。

“報——!大將軍!北麵急報!慕容紹所部,突然加大活動力度。”

“其騎兵,屢屢越過漢水,劫掠竟陵、雲杜等地!”

“江北流民,數量激增,正蜂擁南渡,衝擊各處關隘!”


最新小说: 糟糕,撞見女帝沐浴的我,被偷聽心聲了 三國:開局罵袁紹收貂蟬 大明:家母秦良玉,開局怒斬努爾哈赤! 合歡宗女修挺孕肚,魚塘全炸了 快穿:白月光死而複生後手撕劇本 生育值0?退婚後被頂級雄性癡纏 戰錘:恐虐是我的神選 無敵了,怎麼群友全是穿越者? 我,法海,開局繼承一座破產寺廟卻不慌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