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天幕的畫麵中!
被幽禁的李承乾,已然被押往太極殿。
李世民端坐上方,眼神複雜地望著這兒子。
他的眼裡並無太多怒意,更多的是傷心和惋惜。
父子相視。
一人高坐龍椅,一人跪伏殿中。
沉默彌漫整座大殿。
良久之後,李世民終於打破沉寂,低聲開口:
“其實……你該知道朕要說什麼。”
“今日,我想聽你親口說。”
李世民凝望李承乾,目光如淵,神情波瀾不驚。
他吐出了那個問題:
“為何謀反?”
“你不是太子嗎?!”
李世民的語調愈發沉重,積壓的情緒逐漸外泄。
李承乾圖謀不軌之事,讓他痛徹心扉!
既然貴為儲君,為何還要謀反?!
太極殿中。
跪地的李承乾卻無半分畏縮。
他昂首挺胸,眼神冷冽如鋒!
或許,這是他這些年來最坦然最堅定的時刻!
敗了……又能如何?!
總勝過日複一日的壓抑和假裝!
李承乾凝視著前方,語氣沉穩堅定:
“我為儲君已有十八年。”
“在此位上,可曾有失?”
李世民斜倚龍座,語氣平淡:
“應是沒有。”
李承乾緊接著追問:“在這太子之位上,我可曾貪戀權勢?”
李世民幾乎未加思索,直接回應:
“也沒有。”
他的神色愈發低沉。
本應是他質問逆子的局麵,
卻被接連兩個問題反問,且每一個都刺痛他的內心。
李世民明白李承乾提問的用意。
“我問心無愧於儲君之責,倘若將來登基,陛下認為我會昏庸誤國嗎?”
李承乾平靜說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
“朕擔憂的……正是這個!”
李承乾神色微變,追問:
“難道陛下是對我政務上的處理有疑慮?”
李世民沉吟一瞬,才道:“你治政尚可。”
李承乾八歲被冊為太子,自幼接受儒學熏陶與政務訓練。
十二歲起便開始親理案件。
每逢皇帝遠行,皆由他監國理事。
處理政務時既能采納東宮輔臣建言,也能接受犀利批評。
所以治國方麵,李承乾並無失職。
哪怕如今他圖謀大逆,李世民依舊實事求是,未被憤怒遮蔽判斷。
李承乾立刻反問:
“那陛下是對我的德行有所疑慮?”
李世民聲音低沉:“是。”
“你看錯了!”
父子倆幾乎同時出聲。
“十八年來,我本性未改,治政穩妥,你亦認同。”
“整整十八年啊!”
李承乾的情緒開始泛起波瀾。
這些壓抑在心中的話語,終於可以一吐為快!
今天!
他終於能親口對父皇傾訴積蓄已久的鬱結與憤怒!
“這十八年的時間,難道不足以證明,我不會因私德影響朝政?”
“父皇,我知道,我已不是太子了!”
李承乾激昂的聲音讓李世民身體微微前傾。
兒子的表現,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他忽然察覺——
或許,這些心聲,兒子已經忍了太久太久!
而他,作為父親,卻從未正視過。
或者說,他刻意地忽略了。
李承乾說完後,隻覺胸臆通暢,心頭釋然。
終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