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
朱棣拚了半生,用無數糧草和將士的鮮血換來的戰略大勢,就這麼被活生生浪費掉了。
大明二百年,若要說唯一有機會徹底掌控草原、整合蒙穀的時刻——就在宣德六年!
而明宣宗朱瞻基,卻親手將這局麵拱手送還草原群雄。
他既不趁機收服殘破的韃靼,更不扶持其與瓦剌抗衡。
任憑瓦剌擊敗阿魯台、整合草原三部,吞並兀良哈、壓迫海西女真……
當這一切發生時,朱瞻基卻沉迷於鬥蟋蟀!
而瓦剌的綽羅斯部,從原本西北角落的一個“野孩子”——
就這樣一步步成長為席卷整個蒙穀的草原帝國!
朱棣用生命打造出的戰機,被親孫子一口吐了回去。
若說土木堡之變的鍋該扣誰頭上,那朱瞻基首當其衝!
不僅白白浪費掉老祖宗的戰略成果,甚至還親手挖坑,把自己兒子給埋了進去!
雖然土木堡慘敗,表麵上看是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的胡亂指揮,葬送大軍,連皇帝自己都被俘虜。
但如果當年朱瞻基把握住那一次戰略轉折,又怎麼會輪到瓦剌強到能南下犯境?
更何況——
在土木堡大戰之前,明軍早在貓兒莊、鷂兒嶺兩場前哨戰中——
就已被瓦剌騎兵擊潰,死傷慘重!
當時的明軍,已經完全失去了當年那支鐵血勁旅的風采!
仁宣時期,武備廢弛,衛所製度形同虛設,戰鬥力早已嚴重下滑,幾近崩潰。
而瓦剌呢?
早已不再是那個朱棣時代被狂虐的小部落!
在土木堡之變爆發前,瓦剌的疆域幾乎不遜色於成吉思汗統一草原時的帝國規模!
此消彼長之下,哪怕朱棣親自複生,也未必能力挽狂瀾!
“所以,瓦剌到底是怎麼崛起的?”
朱棣的目光如炬,冷冷掃過朱高熾與朱瞻基。
你們一個是仁宗,一個是宣宗。
一個當了十個月皇帝,雖然時間短,我不怪你;
但朱瞻基!
你在位十年,卻連草原上的局勢都不曾布置一下?!
瓦剌壓境,你毫無作為!
你爹朱高熾再怎麼不行,我也不忍苛責;
可你這個“好聖孫”,你鬥完蟋蟀就沒點腦子想過這天下大勢?
當年收服韃靼、吞並草原的機會,就在你手中!
你不出兵,不布武,不招降,隻顧玩樂!
老頭子我嘔心瀝血布下的這盤大棋,被你一口唾棄!
“這筆賬,我今天就要和你好好算一算!”
朱棣的語氣愈發冰冷,聲如悶雷,回蕩殿中。
而此刻,被這股壓迫感鎖住的朱瞻基,額頭上冷汗直冒,渾身僵立,啞口無言。
——因為他知道,爺爺說得沒錯,一句都沒錯。
等朱棣把話說完,他的戰略思路已然一目了然。
在永樂年間,因後勤供應受限,朱棣果斷作出調整,主動將戰線向南收縮。
為了彌補防線內移的空缺,他在戰術上采取更為積極的姿態。
他施行“扶弱製強”的策略,先後兩度深入漠北,迫使瓦剌與韃靼屈服於明廷的名義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