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治國理財,他老朱不一定行得頂尖。
可要論勾心鬥角、察人觀心,他可從來不怵!
朱重八彆的不多,就是疑心重、膽子大!
“標兒,你說——這朱厚照,為何要給自己封個威武大將軍的名號?”
老朱精準地抓住了關鍵。
朱標沉吟不語,陷入思索。
“若真是為了禦駕親征,其實沒必要自封將軍頭銜。”
“可若是為了直接統兵,那就另當彆論了。”
朱標當太子多年,自然不是白混的。
朱厚照給自己封個威武大將軍,要麼就是單純愛玩,想過一把當將軍的癮;
要麼——就是另有深意。
朱標並不覺得是前者。
原因很簡單——
朱厚照這些看似荒唐的舉動,其實是有脈絡可循的。
他先是罷免了父皇留下的顧命大臣,又開始重用宦官。
而重用宦官的目的,正是為了牽製百官!
單看他用劉瑾的方式,就絕不是單純的依賴。
第一次禦駕親征就能占儘便宜,這說明他的軍事直覺相當出色。
這樣的人,哪怕玩心重,也絕不是庸碌之輩!
朱標更傾向於認為,這樣做是為了方便自己辦事——
皇帝、將軍都由他一肩挑,自己給自己下旨,豈不是快多了?
“咱記得天幕上說過,朱祁鈺和於謙改革兵製,建立了統一的指揮體係。”
老朱表麵粗豪,心思卻極細。
他想起天幕裡提到的往事——
於謙任兵部尚書後,統一了軍權。
如果此後統兵權全落入內閣和文臣手裡,那麼朱厚照這些“荒唐”動作,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他是想繞開內閣和文臣,把兵權重新抓到自己手裡!
難不成……這個後代的所謂胡鬨,其實是為了重奪軍權?!
老朱的眼神驟然一冷。
自從廢掉丞相之位,他就能感受到文官之間的抱團與暗箱操作。
這些人欺上瞞下,層層護短。
老朱才不慣著,順手就殺,換一撥人便是。
更何況,他有底氣。
應天有直隸十二衛,包括錦衣衛在內,其餘十一衛都是五千人的精銳,直屬皇帝而不歸兵部。
京中還有十萬京衛,內外呼應,足以壓製一切。
丞相?國公?侯爺?
該殺就殺!!
後來永樂又添十衛,宣德再增四衛,共成二十六衛。
可土木堡之變後,除了錦衣衛,剩下的儘數歸兵部統籌,武將的人事權也被挪到兵部。
老朱雖沒親曆,但憑天幕透露的信息,就能想象當時的局麵——
兵部勢大,文臣製武,將軍被架空,就連皇帝都受掣肘!
想到這兒,老朱越發覺得不對勁。
“咱這個子孫,上馬能殺敵,活蹦亂跳的,三十多歲就因為落水嚇著而亡?”
怎麼看都不像是正常死法!
會不會……這裡頭也有文臣集團的影子?!
老朱心頭殺機暗湧。
這一聯想,甚至讓他懷疑起土木堡之變的蹊蹺。
土木堡在什麼地方?
長城之內,宣府以南,幾乎就在居庸關腳下。
竟能讓皇帝被困、被俘?這簡直荒唐!
永樂時期!
朱棣也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