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對大明功勳卓著,朱翊鈞竟然還要清算他的家族?!
這手段未免太寒人心了!
老朱雖自知一向待臣苛刻,甚至稱得上刻薄寡恩。
可人都死了,還要如此追究,又有何益?
前有於謙,後有張居正。
兩位撐起王朝的中流砥柱,最終卻都落得身後清算的下場。
如此一來,以後還有誰敢為大明鞠躬儘瘁?
“為何明神宗要對張居正下此狠手?”
朱標眉頭緊皺。
“一位首輔執掌十年,家底不過十萬兩,這哪裡算得上貪墨?”
在他看來,這樣的清算性質極為惡劣。
張居正已然去世,朱翊鈞卻要將其全族流放。
要是真搜出百萬兩銀子,還算說得過去。
可最終搜出的隻有區區十萬兩!
這筆數目,不僅不算多,反而正好印證了張居正的清廉!
身居高位十載,執掌大明實權,卻隻留下十萬兩積蓄。
這個數字,說寒酸都不為過。
若張居正稍有貪心,怎會如此?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位能臣,不僅身後名聲儘毀,連家族都被株連流放。
這如何不讓天下士子寒心?
前有於謙,後有張居正。
往後誰還敢誓死為大明賣命?
“簡直胡鬨!”
老朱重重一拍龍椅。
朱祁鎮處死於謙,固然是錯。
但老朱尚且能理解,那畢竟涉及帝位之爭。
當初於謙擁立朱祁鈺,朱祁鎮複位,自然心懷戒懼,要清算反對勢力。
可明神宗對張居正的清算,老朱就怎麼都想不通了。
這根本沒有必要!
人已去世,還要株連滿門?
老朱實在難以明白,朱翊鈞與張居正之間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天幕所顯,師生情分明深厚。
若朱翊鈞真有怨意,又怎會在十年間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張居正推行改革?
……
永樂時期!
不止是老朱對朱翊鈞的做法不理解,連朱棣也眉頭緊鎖,神情凝重地望著天幕,心中滿是疑問。
張居正死後不過四日,彈劾便接踵而至。
然而那些所謂的罪狀,不過是借口罷了,真正的用意隻是為了找個機會出氣。
張居正執政十年,權傾朝野,自然樹敵無數。
在他在世時,這些人忌憚他的威勢,不敢妄動。
可一旦他咽了氣,原本蜷縮在暗處的小醜,便一窩蜂地冒了出來。
各種魑魅魍魎,全都跳將出來討伐。
朱翊鈞身為徒弟,豈會不明白自己的恩師是什麼樣的人?
他也該清楚,這些彈劾不過是舊怨與報複。
可朱棣萬萬沒想到,朱翊鈞非但沒有庇護張家,反而順勢對其進行清算。
“這又算什麼道理?”
朱棣冷聲質問。
“於謙,誓死守土,最後卻被明英宗一刀砍去。”
“張居正令大明煥然一新,結果死後被後帝清算。”
“若是如此,後世豈不會說我朱家皇帝,皆是刻薄寡恩,不近人情?!”
說到這裡,他的眼中已隱隱透出一絲不忿。
其餘皇帝也看著張居正被清算的結局,皆是一怔。
這位首輔兢兢業業,操勞過度,病逝於職,怎麼說也是大明的功臣。
可轉眼之間,官職被剝奪,封號被褫奪,甚至連整個家族也遭牽連。
這就是明神宗所謂的“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