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能胡來!
你朱翊鈞不立嫡長子朱常洛,卻偏要改立旁支?
這不是明擺著和老朱過不去嗎?!
要是後代皇帝人人如此任性,大明不就要亂套?
“此舉確實失當。”
朱標也點頭附和。
祖訓的意義就在於約束後世之君,若皇帝隨心而為,沒有規章,那天下豈非大亂?
可同時,老朱和朱標也看出,大臣們的態度未免太過一致了。
按理說,總會有些貪權或心思各異的臣子,會跳出來支持萬曆吧?
可偏偏一個也沒有!
內閣首輔王錫爵不過說了句“三王並封”不是不可以,就立刻遭群臣群起而攻,說他巴結皇帝。
最終被逼得自請辭職。
這種空前一致的凝聚力,讓老朱愈發厭惡!
他最忌憚的,正是臣子們暗中勾連,欺上瞞下。
所以,他才設立錦衣衛,專門盯著這些人!
而萬曆與群臣的國本之爭,竟整整持續了三十年。
三十年裡,居然連像樣的“福王黨”都沒冒出來!
隨便拉一群百姓出來投票,恐怕也有人會嫌宮女生子身份不正,支持另立太子。
更何況,福王黨還是皇帝暗中倚仗的陣營。
理論上,這該是最容易獲得皇帝青睞的一邊。
可偏偏,在三十年間,文官集團硬是齊心合力,死頂皇帝!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的團結,遠超常理!
老朱下意識想起了漢武帝之前提過的陰謀論。
難道,所謂的文官集團,真的存在?!
他的臉色驟然陰沉下來。
朱翊鈞違背祖訓,固然有錯。
但這些一窩蜂的臣子,個個都該殺!
朱標也若有所悟,神色凝重。
難道到了後世,那所謂的文官集團真的成型了?
他們或許沒有統一的綱領,沒有明確的領袖。
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皇帝。
或者說,皇權!
想到這,朱標眼底也閃過一抹寒光。
……
永樂時期!
朱棣靜靜揣摩這場古怪的國本之爭。
誰當太子,居然不是皇帝說了算?
若換成他朱棣,要改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朝堂上肯定也會沸騰。
那些站在太子府的臣子,必然拚命反對。
可反對歸反對,他朱棣照樣能鎮得住!
更何況,總會有一批人站在漢王一邊。
可放在萬曆這裡,情況就顯得詭異了。
群臣居然前所未有的整齊劃一,全都死頂皇帝!
哪怕被廷杖、被罷官、被流放……
也幾乎沒有人敢出頭力挺皇帝。
這太不尋常!
若朱棣遭遇此局,他必然第一時間徹查,到底是誰在暗中結黨營私!
“你們說,這合理嗎?”
“滿朝文武,竟無一人站在皇帝身邊?”
“這是要乾什麼,把皇帝架空嗎?!”
朱棣銳利的目光掃向三個兒子。
朱高熾沉吟片刻,先開口道:
“神宗無嫡子,不立長子,確實違背祖製。”
“臣子們循例勸諫,其實無可厚非。”
在他看來,臣子們的堅持並非全錯。
畢竟,朱翊鈞的做法,本就有違規矩。
朱棣聽罷,神色不變,轉向老二與老三。
“皇帝想立誰,就立誰!”
“這些大臣,真是聒噪!”
老二漢王立刻嚷嚷。
“不立長子怎麼了?!”
“哼,我就不是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