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時期!
嘉靖神色冷漠地凝視天幕。
宮中那些醃臢事,他這個當皇帝的豈能不清楚?
自己尚且能在深宮裡,被區區宮女勒住脖子,差點送命。
更彆說東宮太子?
後宮早被滲透得猶如篩子。
要想活得久,絕不可輕信這些人。
嘉靖朝時,短短數十年,他先後更換過四位皇後。
到最後,還不是搬到西苑,遠離後宮是非?
“這種案子,越沉越好,最好彆鬨出聲來。”
嘉靖甚至覺得,孫子萬曆的處理很對。
這種事萬萬不能深究,
否則誰知道會扯出怎樣的旋渦?
若換做嘉靖自己,自然會借機清理朝堂。
可萬曆不同,他壓根沒有這份魄力與手腕。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朱翊鈞駕崩。】
【八月,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神采奕奕,被稱作“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
【登基後,他下旨發銀百萬犒賞遼東邊軍,廢除礦稅、榷稅,罷免礦稅使,補任閣臣,重整朝綱,朝野震動。】
朱常洛自出生起,便如履薄冰。
一來擔心性命不保——他不過是個不受寵的皇子,就算死了,也未必有人追究。
二來憂懼太子之位被奪——隻有坐穩東宮,他才算有一絲安全感。
可偏偏鄭貴妃與福王虎視眈眈!
若被廢太子之位,他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更彆提其間又出了梃擊案這等驚天之事。
因此,他一生皆惶惶不安,活得戰戰兢兢。
數十年間,他忍受父親的冷眼,鄭貴妃一黨的欺淩。
這種長年壓抑,使得他的性情愈加陰柔懦弱。
好在,他終究熬到了“吃雞”的那一天。
三十八年煎熬,他終於等到萬曆咽下最後一口氣,自己得以登基!
在登基大典上,他意氣風發,容貌岸然。
史書特彆記下“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正是為了烘托其精神矍鑠。
為何如此強調?
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格外諷刺。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朱常洛繼位,自然不例外。
他甫一登基,便一掃萬曆年間的頹風,連做三件大事:
第一,廢礦稅。
罷黜萬曆時期所設的一切礦監、稅使,極大減輕百姓負擔。
第二,補軍餉。
自掏腰包,將萬曆多年拖欠的遼東及邊防將士軍餉悉數發下。
第三,補官缺。
廣泛任用賢能,填補萬曆朝留下的諸多空缺職位。
因此,史書稱他為“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
對於一個僅僅執政一個月的皇帝來說,這樣的評價可謂極高。
然而,誰能料到?
這位熬了半生的長命太子,竟成了最短命的皇帝。
僅僅十天,他便驟然染病。
史載,他一登基,昔日與他爭鋒的鄭貴妃,便已惴惴不安……
畢竟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朱翊鈞已然駕崩,鄭貴妃失去了最大的依仗,頃刻間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