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在新帝麵前博得好感,她思來想去,決定送上一份“厚禮”。
最後,她挑了八名女子,進獻給朱常洛。
朱常洛自然欣然接受。
史書上對此的記載極其簡練:
“是夜,帝連幸數人,聖容頓減。”
寥寥數語,卻含蓄到極致。
短短十一字,交代了時間、人物、經過與結果,字字珠璣,不帶一絲贅餘。
然而十日下來,朱常洛整個人就清瘦了一圈,不久便病倒。
說句不好聽的,他這身子骨還不如隆慶。
隆慶在後宮鏖戰六年才終於撐不住撒手而去,
而朱常洛不過十天,就已經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禦藥房掌事太監崔文生親自給皇帝診脈,自信滿滿地開出一劑藥方。
結果朱常洛服下後,一夜之間腹瀉三四十次。
原本虛弱的身體,此下更是雪上加霜,幾乎無法下榻。
朝堂上立即群情激憤,紛紛質疑崔文生既無醫理,更無資格出方用藥。
皇帝生母王氏一族與原太子妃郭氏外家同樣斷定,這其中必有陰謀,崔文生根本就是故意害人!
可要說在大明,“治死皇帝”並不罕見,真正稀罕的反倒是能把皇帝治活。
此時朱常洛才恍然驚覺:
這崔文生,竟是鄭貴妃最為信任的貼身宦官!
他立刻下旨,將崔文生逐出皇宮。
可惜,一切都已晚了。
美人已收下,藥也下了肚。
二十餘日間,病體沉屙不止,他頻頻召見大臣,開始交代身後大事。
就在此時,鴻臚寺丞李可灼找上門來,托太監轉奏,聲稱自己手裡有“仙丹”,能令皇帝藥到病除、延壽益年。
朱常洛聞訊大喜,立刻召見。
李可灼隨即呈上一顆所謂的“金丹”——其實就是沒有產地、沒有日期、沒有說明書的“三無紅丸”。
令人意外的是,朱常洛試服之後,竟覺得精神大振,胃口大開。
這讓他大為欣喜,大臣們也跟著鬆了口氣。
於是到了傍晚,他為了鞏固療效,又吞了一粒。
結果,這一次奇跡沒有延續,反而釀成了悲劇。
九月初一,登基才滿月的泰昌帝朱常洛,就此駕崩。
這,便是震驚天下的“紅丸案”,與梃擊案、移宮案並稱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朱常洛的死,疑點重重。
要知道,他登基之時,史書特彆記下“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
這意味著,一個月前的他仍舊身體康健,氣色安然。
可短短三十天後,這位正值壯年的皇帝,竟突然命喪黃泉之下。
關於朱常洛的死,後世說法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他是累死的。
畢竟老爹萬曆三十年不上朝,留下的是個爛攤子。
朱常洛一登基,就得馬不停蹄收拾殘局,還要推行新政,政務繁雜,日夜操勞,終致過勞而亡。
可這種說法並不牢靠。
誠然,朱常洛即位後確實乾了幾件實事,但還遠沒到徹夜不眠、廢寢忘食的程度。
否則史書中,也不會有他“沉湎女色”的記載了。
你要真是忙到連軸轉,哪來的閒心去“帝連禦數女”?!
再說,所謂“積勞成疾”得靠時間累積。
朱常洛從登基到死亡,不足三十天,這距離勞累成疾的條件還差得遠。
若真說操勞,朱高熾立馬不服。
人家當了幾十年太子,差不多就是朱棣的苦力,啥活都乾。
身體本來就不好,登基後竟也熬了十個月!
再看朱常洛,幾十年太子當得安逸,結果才坐龍椅一個月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