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雍正的“鐵血”治理,也同樣招來不少非議。
在文字獄和吏治整頓上,他常常手段極端,動輒施以酷刑,讓許多人心懷怨恨。
對待政敵,他也缺少寬容,往往扣上“謀逆”的罪名予以鎮壓,令人心生寒意。
這些舉措,的確讓他的聲望蒙上了一層陰影。
尤其在處理皇室兄弟時,他采取了清洗與圈禁的方式,被指責有違骨肉之情。
然而換個角度看,雍正之所以如此行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勢所迫。
清初以來,官場腐敗、國力衰敗,如果不以強硬手段整頓,大清王朝恐怕就要走向崩潰。
雍正的做法或許過於峻烈,但出發點無疑是為了長遠穩定——
以“短痛”換“久安”,為後世子孫開辟太平之基。
事實上,他的改革確實讓清王朝煥發了新生。
乾隆能夠享受“康乾盛世”的輝煌局麵,與雍正的勵精圖治密不可分。
在某種意義上,雍正才是真正的“中興之主”。
天幕很快展示了雍正一生的功與過。
他在位十三年,推行了涉及經濟、政治、皇權等各方麵的改革,延續了盛世的基礎。
不僅解決了康熙末年的官場積弊,也讓國庫重新充盈。
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措施,更是加強了中央的掌控。
隻是,他的手腕確實過於嚴苛,這也讓他贏得了“冷麵王”的稱號。
而他對宗室的整肅,更是爭議不斷。
對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削爵圈禁。
甚至賜予侮辱性的稱號“阿其那”“塞思黑”,都引起倫理上的批評。
但總的來說,縱觀雍正十三年的政績,他的功勞依舊足以躋身“曆史十大帝王”之列!
看完雍正的功過後,各位帝王眼中的疑慮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欽佩,不少人點頭認可。
……
大秦!
“要推行變法革新,就必須有這樣的鐵骨帝王!”
“難怪康熙說他這個兒子,是‘堅鋼不可奪其誌’!”
“若非當年秦孝公力挺商鞅,我大秦又如何能有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輝煌?”
“朕,原本小覷雍正了。”始皇淡聲評論道。
對於一個王朝而言,積弊總是逐漸累積。
開國之初或許不明顯,但到中後期,這些弊病就會愈發嚴重。
就像膿瘡在身上滋生,不斷擴大。
若要處理,要麼眼睜睜看著腐爛蔓延;
要麼就狠下心,將膿瘡連根剜除!
唯有雍正這樣的鐵血人物,才敢如此行事。
沒有他那般狠厲的手段與堅定的心誌,改革王朝根本無從談起。
始皇對雍正的鐵腕,不由心生敬意。
至於兄弟鬩牆之事?在他看來不過小節!
為社稷、為王朝,哪怕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
“兒臣也欽服雍正之舉。”
“但,當年商君變法,不也與舊貴族針鋒相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