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中國曆史中,有兩次分裂最為嚴重。
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是五代十國。
宋太祖趙匡胤終結五代十國,讓大部分中原重新歸於統一。
而隋文帝楊堅,則是蕩平南陳,徹底結束了自東晉以來長達近三百年的南北對峙。
而且這次統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朱元璋深知南北割據過久的危害。
就算在他洪武年間,南北之間的差距依舊明顯。
更彆提後來文臣們還搞出了個“南北榜案”,讓他極為頭疼。
而在隋文帝的時代,南北已經割裂近三百年。
不僅是版圖分裂,連思想觀念都漸漸生出隔閡。
若再繼續拖延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楊堅正是在這樣的時局下,完成了大一統。
【才女卓文君曾寫下“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美好誓言。】
【然而在封建帝王之家,這往往隻是奢望。】
【更何況麵對後宮三千的誘惑,幾乎無人能守一心。】
【但在隋朝,卻出現了一位既有雄才大略、又專寵一人的皇帝。】
【他便是大隋開國之主,被西方尊為“聖人可汗”的隋文帝——楊堅!】
隨著旁白聲起,天幕之上浮現出一位中年帝王的剪影。
這,便是隋文帝楊堅。
【楊堅小字那羅延,本姓普六茹,後複楊氏。】
【出身北周名門,家世顯赫,父親楊忠是北周開國重臣,戰功累累,受封隨國公。】
【父親去世後,楊堅承襲爵位。其長女楊麗華為北周皇後,因而楊堅以“國舅”之身官居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每逢周帝外出,皆由楊堅在朝中留守。】
【彼時周宣帝酷刑峻法,百姓苦不堪言,群臣人人敢怒不敢言。】
【宣帝為享安逸,竟下詔傳位於子,自身則長期沉迷於後宮聲色,不久便因縱欲過度而油儘燈枯。】
【楊堅遂挾持一份偽造的遺詔,受命輔政。】
【他出任丞相後,暗中圖謀篡奪。】
【多年來韜光養晦,既鏟除政敵,又拉攏朝臣,循序漸進地完成了改朝換代的布局。】
【終於,北周靜帝下詔禪位,楊堅登基稱帝,國號大隋,改元開皇。】
【繼位之後,他揮師南北,重新統一華夏,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割裂亂世,讓大地再度安寧。】
【此後,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多方麵大刀闊斧地改革,修訂律法,創立三省六部製,鞏固中央集權。】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政權穩固、百姓安居、經濟繁榮、兵力強盛,史稱“開皇之治”。】
【但其晚年漸趨昏聵,疑心過重,廢長立幼,將太子楊勇廢黜,立楊廣為儲君,埋下亡國的禍根。】
楊堅的功過,其實頗為分明。
最大功績,自然是統一天下,終結南北對峙。
隻是這一功勞,並非獨屬他一人。
此前劉淵、石勒、符堅、拓跋珪、拓跋嗣、元宏、劉裕、宇文泰、高歡、高洋、宇文邕等人物——
乃至於無數文臣,都曾為這場統一作出過貢獻。
但無論如何,楊堅必將因“大一統”而名留史冊。
稱帝之後,他推行了眾多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