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
劉徹眼眸中滿是激蕩與亢奮。
這並非因為天幕對他的讚頌,而是他終於找到知音的狂喜。
作為皇帝,高高在上,俯瞰天下,手下人皆是敬畏、欺瞞或奉承。
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能真正理解他心中的雄心與苦衷。
自古帝王,皆是孤家寡人。
哪怕是他倚重的大司馬衛青,也未能真正洞悉他的想法。
畢竟君臣有彆,立場不同。
因此,劉徹一直渴望有一個人,能洞察他所做一切背後的意義。
可惜,這個人始終未現。
直到今日。
天幕將他心底最深的執念剖開,他終於熱淚盈眶。
太子劉據呆立半晌,這才緩緩轉向父皇。
“兒臣……竟不知父皇用心良苦至此。”
他看向父親的目光中,儘是崇敬與欽仰。
劉徹微微扭頭,抹去眼角淚痕,大笑一聲:
“臭小子!”
“總算不再罵你老子窮兵黷武了吧?!”
“治國安邦,你差得遠呢,好好學著點!”
此刻,他心情暢快無比。
縱然奢靡好戰,使後世史家將他評為暴君,他也毫不在乎。
他有自己的使命。
景帝留下的是一個富庶的帝國,卻暗藏無數隱患。
在這些困局麵前,沒有前人可供參考。
他隻能獨自掌舵,獨自抉擇。
而劉徹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
貞觀時期!
“漢武的文治,確實容易被忽略。”
“他整合思想,革新經濟,這些才是長遠影響。”
“可惜世人多記得他的戰功與巫蠱之禍,卻少見他文治的深遠之效。”
李世民凝視天幕,沉吟良久,才緩緩點評。
早先,他也曾公開批判過劉徹。
然而看過天幕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對劉徹的認識,太過片麵。
漢武帝的一生,確實充滿爭議,但其治國政策,卻不容輕忽。
……
大宋!
“漢武帝的開疆拓土,確是功勳卓著。”
趙大歎息道,“可惜後人多記其武功,卻輕視了他的文治。”
即便趙大對劉徹多有批判,但此刻也不得不說句公道話。
漢武帝創立的諸多政策,後世依舊沿用不衰。
“哼!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欲。”
趙二卻不服氣。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過是為了集中權力。”
“經濟改革,也隻是為了籌錢打仗。”
“說到底,這些都隻是為了他的統治!”
“若要論賢明,還得推文帝、景帝。”
“這武帝,算什麼!”
趙大頓時橫了趙二一眼,不屑道:
“你可真是糊塗!”
……
洪武時期!
老朱連連點頭,感慨道:“漢武帝真乃雄主,北擊匈奴,雪了白登之恥。”
“疆域開拓,讓我漢家土地擴張一倍有餘。”
“在咱看來,這已是開天辟地的大功績!”
“若無漢武帝,哪來今日之漢人!”
“武帝的雄武之德,將為後世漢人永遠銘記,流傳萬古。”
“隻是咱沒想到,他的文治同樣如此出色,許多製度都是由他奠基的。”
“咱真是意外啊!”
老朱本就鐵腕治國,對這種雄主自然敬佩。
外患挑釁?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