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打!
對於漢武帝的開疆拓土之功,老朱心中十分認可。
不過,他也沒料到,竟有這麼多的製度,皆出自漢武帝之手。
像是鹽鐵官營,這可是國家財政命脈之一。
大明每年光鹽稅一項,就有三千餘萬兩銀子進賬!
“武帝雖以武功震古爍今,卻也是無數製度的創立者。”
“尊儒抑百家,以教化治國,正是從他開端的。”
“孤在這一點上,對武帝欽佩萬分。”
“始皇雖開一統,然而王朝根基,實自武帝而穩。”
朱標也發表了看法,在這一點上,他不得不承認漢武帝確實不凡。
……
康熙時期!
“若說漢人國脈之始,便要數武帝。”
“難道我滿清天子,就不受承認了嗎?”
康熙微露憂色。
如今千古一帝的名額隻剩兩個,他能不能輪得上?
明太祖朱元璋、漢武帝劉徹,皆是漢家曆史上頂天立地的帝王。
難道這天幕,真就偏向漢人皇帝不成?!
……
乾隆時期!
“漢武帝雖是雄才,卻也稱得上一代暴君。”
“在他治下的大漢,國勢固然昌盛,百姓卻苦不堪言。”
“若讓黎民去選,怕是誰都不願生在他的年代。”
“反觀我大清子民,幸福遠勝漢武之世百倍不止。”
乾隆笑著搖頭。
做皇帝的,當然要衡量民生。
武帝的武功,縱橫古今,少有人能及。
他的文治,同樣足以名列千載前茅。
可他治理天下的結果呢?
十室九空,人口銳減一半。
這便是漢武帝的政績?!
至少和自己相比,那可差得遠了。
“朕不止有十全武功,更讓子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比起武帝,豈不是更勝一籌?!”
乾隆神情自得。
這曆史十大帝王的首位,他必然要奪。
唯有他乾隆,才當得起千古一帝之名!
至於第二、第三,就隨旁人去爭吧!
“朕推想,這榜單的第二位,必是唐太宗文皇帝。”
“在朕之下,也唯獨他夠資格。”
雖說皇祖康熙功績同樣輝煌,但若與唐太宗李世民相比,終究差了些火候。
乾隆思索遍及古今帝王,能坐上榜眼之位的,也就唐太宗一人。
其他諸帝,不免稍遜。
“漢文帝,百帝之師,萬世之範!”
“其後,唯有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賢君典範。”
“曆代帝王,無不推崇他。”
“這榜眼,當屬他無疑。”
乾隆輕搖折扇,笑意悠然。
他最敬佩的三人,便是皇祖康熙、宋仁宗與唐太宗。
宋仁宗雖賢,卻因宋朝積弱,斷無可能。
康熙雖盛,卻與李世民相比,仍差半步。
所以乾隆更看重唐太宗一些。
“三代以下,唯有唐太宗最近堯舜之風。”
“可惜他並非毫無瑕疵。玄武門之變後,宗室多有血腥爭鬥。”
“與朕相比,終究少了帝王應有的光明磊落。”
乾隆麵上笑容更甚。
他承認唐太宗手創盛世,功業顯赫。
但皇位來曆卻頗為不堪。
玄武門兵變,射殺兄長,又逼父皇讓位。
比起自己,豈不是品行差了些?
自己這皇位,可是堂堂正正,由皇考雍正傳下。
若非唐太宗有此汙點,或許還能與自己爭鋒。
可惜世事無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