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發了"水葫蘆養護app",有人錄製了"十分鐘打造家庭淨水站"教程。
在城北一棟老居民樓裡,孫晴正在幫鄰居王奶奶布置水葫蘆淨水桶。
老人拉著她的手不放:"閨女啊,我這把老骨頭喝了一輩子漂白粉味的自來水,沒想到臨老還能喝上山泉般的甜水……"
一個月後,首批完成改造的自來水廠開始向城東片區供水。開通儀式上,周總當眾喝下第一杯直飲水,然後宣布了一個意外決定:"經檢測,新工藝出水質量遠超國家標準。公司決定,即日起取消"非直接飲用"提示,鼓勵市民直飲自來水!"
……
農夫泉水有限公司總部大樓矗立在錢塘江畔,四十二層的玻璃幕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頂樓董事長辦公室裡,那座價值連城的紫檀木雕《富春山居圖》屏風前,鐘總正盯著牆上的實時銷售數據屏。
代表銷量的綠色柱狀圖像被砍倒的竹子般節節下跌。
"進。"聽到敲門聲,鐘總頭也不回地說道。
銷售王總監抱著平板電腦走進來,西裝後背隱隱透著汗漬。
他輕手輕腳地將一份報表放在黃花梨辦公桌上:"鐘總,七月份全國銷量統計。"
鐘總轉過身,六十五歲的臉上看不出情緒。
他拿起報表,金絲眼鏡後的目光驟然銳利:"同比下跌62?華北區隻剩去年同期的18?"
辦公室角落的古董座鐘發出沉重的滴答聲。
王建軍喉結滾動:"各大超市反饋,現在消費者更願意買水葫蘆自己淨化...甚至有社區組織團購豐收農場的淨化套裝..."
"砰!"報表被摔在桌上。
鐘總走到落地窗前,俯瞰著江麵上來往的貨輪。
二十年前,他就是從這裡起步,把千島湖的水賣到全國,登上富豪榜榜首。
那句"我們從不生產水,我們隻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的廣告詞,曾讓多少消費者心甘情願為普通的水支付溢價。
"知道我們輸在哪裡嗎?"鐘總突然問道,聲音出乎意料地平靜。
王建軍怔了怔:"他們抓住了消費者對微塑料的恐懼心理..."
"不,"鐘總摘下眼鏡擦拭,"我們錯在太把自己當"搬運工"了。"他指向遠處江邊一個露天茶座,幾個年輕人正往水壺裡放水葫蘆葉片。"人們要的不是水源,是安全感。去聯係豐收農場,我們也購買水葫蘆種子,用水葫蘆淨化水質,確保礦泉水不含微塑料。"
鐘總手指輕叩桌麵,突然對秘書說:"聯係媒體,我要做個專訪。另外,準備直升機,下午飛千島湖基地。"
當著名主持人白主持坐在千島湖水上平台采訪時,背景不再是往日的青山綠水,而是一片片整齊排列的水葫蘆浮床。
鐘總穿著農夫泉水的標誌性紅t恤,親手從浮床間舀起一壺水倒入玻璃杯。
"從今天起,農夫泉水啟用新口號——"讓每一滴水都自然純淨"。"鐘總對著鏡頭舉起水杯,"我們不再是簡單的搬運工,而是純淨技術的開拓者。"
喜歡我隨手澆水的植物變異了?請大家收藏:()我隨手澆水的植物變異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