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豆腐的第二步是磨漿。
第二天淩晨,天還沒亮,王麗華就起了床。
她將泡發好的豆子,一勺一勺地加入到那台已經擦拭得一塵不染的石磨中。
伴隨著“嘎吱嘎吱”的、古老而有節奏的聲響,雪白的、細膩的豆漿,從磨盤的縫隙中,緩緩地流淌出來,彙入下方的漿桶。
空氣中,彌漫開一股異常濃鬱的、醇厚的豆香味,這讓她略感意外。
第三步是濾漿、煮漿。
她將磨好的豆漿,用細密的紗布進行過濾,去除豆渣,得到最純淨的生豆漿。
然後,將豆漿倒入大鐵鍋中,用柴火灶,開始煮漿。
煮漿最考驗功夫,火候必須控製得恰到好處。
火太小,豆漿有腥味;火太大,則容易溢鍋、糊底。
王麗華緊緊地盯著鍋裡的豆漿,用長柄木勺,不停地、輕柔地攪動著,防止結皮。
很快,豆漿開始翻滾,雪白的泡沫湧起,那股濃鬱的豆香味,也變得更加霸道,充滿了整個作坊。
第四步是點鹵。
這是做豆腐最關鍵,也是最神奇的一步。
王麗華將煮好的豆漿,盛入一個大陶缸中,讓其稍微冷卻。
然後,她拿出自家的“傳家寶”——一小壇澄清的、微黃的鹽鹵水。
她手持一個長柄湯勺,舀起一勺鹽鹵,以一種特定的手勢,由高到低,將鹽鹵均勻地“衝”入豆漿中。
然後,迅速地用木勺,順著一個方向,輕輕地攪動幾下。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隻見那乳白色的豆漿,在鹽鹵的作用下,開始發生奇妙的變化。
它們迅速地凝結,析出了雪白的、棉絮狀的“豆花”和淡黃色的“漿水”。
“凝得……好快!”王麗華心中一驚。
她發現,用“爭氣豆”做出的豆漿,凝結的速度和程度,都遠超她以往的經驗!
那析出的豆花,看起來格外的潔白、細膩、有彈性。
第五步也是最後一步,壓製成型。
她將凝結好的豆花,小心地舀入鋪著乾淨紗布的木質模具中,包好,蓋上木板,再壓上沉重的石塊,將多餘的水分,慢慢地擠壓出去。
一個小時後,當她移開石塊,揭開模具時,一塊方方正正、熱氣騰騰、散發著濃鬱豆香的豆腐,完美地呈現在了她的麵前。
但是,這塊豆腐,和她以前做的,似乎有些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呢?
它的顏色,更加的潔白,白得像一塊溫潤的羊脂美玉,沒有一絲雜色。
它的質地,看起來更加的緊實、細膩,表麵光滑如鏡,甚至能看到一層淡淡的光澤。
最奇特的是,它散發出的那股豆香味,異常的純粹、濃厚,還夾雜著一絲若有若無的、類似於堅果的清甜香氣。
王麗華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不知道,這副“漂亮”的外表下,隱藏的會是怎樣的口感。
是預想中的粗糙發柴,還是……會有驚喜?
她用小刀,輕輕地切下了一小塊,放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