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小華轉過頭,認真地說:“我們縣政府就是要當好企業和農民的橋梁。你們企業有了穩定原料,農民有了穩定銷路,農業產業化才能健康發展。”
車子駛入西江鎮小店村,村口“產業發展示範村”的牌子格外醒目。村支書劉萬順早已在村委會門口等候,這位五十多歲的老支書滿臉皺紋,但精神矍鑠,一雙粗糙的大手顯示出他常年勞作的痕跡。
“林縣長!陳總!歡迎來我們小店村指導工作!”劉萬順熱情地迎上來,握住兩人的手。
林小華拍拍老支書的肩膀:“劉支書,今年春耕情況怎麼樣?帶我們看看。”
三人沿著田間小路走去,兩旁是剛翻新的稻田,泥土散發著特有的芬芳。劉萬順邊走邊介紹:“我們村今年又複耕了約400畝稻田,現在全村預計水稻種植麵積能達到3400畝。種子、化肥、農機都準備充分,就等著下種了。”
陳清泉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中搓了搓,又湊近聞了聞:“土質不錯,濕度也合適,去年冬天那幾場雪和今年開春的雨水,為春耕創造了良好條件。”
劉萬順點點頭,但眉頭卻皺了起來:“地是好地,條件也不錯,就是……”他欲言又止。
“就是什麼?劉支書有話直說。”林小華敏銳地察覺到老支書的憂慮。
劉萬順歎了口氣,臉上的皺紋更深了:“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了,嫌農業生產勞動強度大,收入水平低。去年有十幾戶把地租出去,自己進城打工了。再這樣下去,我怕……”
林小華和陳清泉對視一眼,心領神會。林小華從公文包裡拿出剛簽訂的收購協議:“劉支書,你看看這個。”
劉萬順戴上老花鏡,仔細閱讀協議內容,當看到收購價格時,眼睛一亮:“每公斤1.76元?這比市場價高了不少啊!”
陳清泉接過話茬:“不僅如此,我們還承諾優先雇傭簽約農戶的子女到工廠工作,工資待遇從優。年輕人既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又能照顧家裡的農田,一舉兩得。”
劉萬順激動得手有些發抖:“這……這可太好了!我這就去廣播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全村人!”
看著老支書匆匆離去的背影,林小華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轉向陳清泉:“陳總,咱們再去彆的村看看?”
兩人走訪了全縣4個鎮10個村,每到一處,都受到熱烈歡迎。農民們聽說有高價收購合同,種糧積極性明顯提高。陳清泉看著一片片整齊的農田,信心滿滿:“林縣長,今年企業投產後的生產不用愁了,原料供應有保障啊!”
下午四點,他們來到秦龍公司的建設工地。工地上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澆築混凝土,一派繁忙景象。陳清泉指著正在施工的廠房,眼中閃爍著光芒:“看,那就是我們的主車間,建成後每天能加工600噸農產品。”
就在這時,林小華的手機響了。他看了一眼來電顯示,眉毛微微一挑:“石城縣謝縣長?”他按下接聽鍵,“喂,謝縣長,好久不見啊!”
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的笑聲:“林縣長,聽說你們縣和秦龍公司簽了個好協議?我們石城縣也想分一杯羹啊!”
林小華看了陳清泉一眼,捂住話筒低聲說:“石城縣新上任的常務副縣長謝明君,他們也想和你們公司合作。”
陳清泉眼睛一亮,做了個ok的手勢。林小華會意,對著電話說:“謝縣長,我和陳總正好在一起,要不我們現在過去詳談?”
四十分鐘後,林小華和陳清泉的車駛入石城縣政府大院。謝明君早已在門口等候,這位比林小華年輕幾歲的副縣長快步迎上來:“林縣長,陳總,歡迎歡迎!”
在石城縣政府會議室裡,陳清泉詳細介紹了公司情況和收購標準。謝明君和農業部門的負責人認真聆聽,不時點頭。最終,雙方簽訂了與西城縣相同的糧食收購協議。
簽字儀式後,謝明君在石城賓館設宴招待。酒過三巡,謝明君舉起酒杯:“感謝林縣長引薦,感謝陳總對石城縣農業的支持!這一合作,至少能讓我們縣農民增收五千萬元!”
林小華也舉起酒杯,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西城縣作為全市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地位更加鞏固了,而石城縣的農民也能受益,這才是真正的區域協同發展!”
陳清泉看著兩位縣長,誠懇地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更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動。我們秦龍公司一定不負眾望,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三隻酒杯在空中相碰,發出清脆的響聲。窗外,夕陽西下,餘暉灑在廣闊的田野上,仿佛為即將到來的豐收季節鍍上了一層金色。春潮湧動時,希望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