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的暖心政策
正月十一,年味正濃。西城縣的大街小巷還掛著紅燈籠,家家戶戶門上的春聯在晨光中格外鮮豔。林小華站在縣政府大門口,呼出的白氣在寒冷的空氣中迅速凝結又消散。他搓了搓手,看了眼腕表——八點五十分。
“林縣長,早啊!”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林小華轉身,看見農業局局長蔣大軍快步走來,手裡拿著一疊文件,臉上掛著標誌性的爽朗笑容。
“蔣局長,新年好。”林小華微笑著伸出手,“春節過得怎麼樣?”
“嗨,就那樣,天天被親戚灌酒。”蔣大軍哈哈一笑,隨即正色道,“您要的產業發展獎補方案草案我帶來了,昨晚熬到兩點才改完。”
林小華接過文件,紙張上還帶著油墨的清香。他翻開第一頁,眉頭微蹙,目光在字裡行間快速移動。陽光透過光禿的樹枝斑駁地灑在紙麵上,他不得不稍微調整角度才能看清。
“總體思路不錯,”林小華邊看邊說,手指在某一處敲了敲,“但這個獎補標準太籠統了。‘達到一定規模給予相應獎勵’——這‘一定’是多少?‘相應’又是多少?必須細化,讓老百姓看得明白,算得清楚。”
蔣大軍湊過來看,額頭上幾道皺紋更深了:“您說得對。我這就記下來,回去再細化。”
“老張來了。”林小華抬頭,看見那輛熟悉的黑色轎車緩緩駛來。司機老張是蔣大軍的老同學,兩人關係很好,這也是林小華特意安排他今天陪同的原因之一。
上車後,林小華繼續研究那份方案。車子駛出縣城,窗外的景色由樓房逐漸變為田野。冬日的麥田像一塊塊黃綠色的補丁,偶爾能看到幾個農民在田間忙碌。
“先去哪兒?”林小華問。
“西嶺鎮太行村,那裡的肉牛養殖很有特色。”蔣大軍回答,“楊遠洪那戶養了120頭西門塔爾牛,還搞了種養結合,是個典型。”
十分鐘後,車子駛入西嶺鎮。鎮上的年味更濃,幾個小孩在路邊放鞭炮,看到轎車經過都好奇地張望。從鎮上到太行村隻有八分鐘車程,道路卻顛簸不平,林小華不得不抓緊扶手。
“這條路得修。”他自言自語道。
楊遠洪家的牛圈建在一片開闊地上,遠遠就能聞到特有的氣味。楊遠洪是個四十出頭的中年漢子,皮膚黝黑,手掌粗糙,見到縣裡領導來了,顯得有些拘謹,不停地搓著手。
“林縣長、蔣局長,新年好新年好!”他聲音洪亮卻帶著幾分緊張,“屋裡坐,屋裡坐。”
林小華擺擺手:“先看看你的牛。”
牛圈裡,一百多頭西門塔爾牛毛色光亮,體型健碩。林小華仔細觀察牛群的狀況,不時點頭。他注意到有些圈舍已經老舊,鐵欄杆鏽跡斑斑。
“養得不錯。”林小華讚許道,“聽說你還種了地?”
楊遠洪眼睛一亮:“對對,我流轉了100畝地,搞烤煙和玉米輪作。牛糞當肥料,玉米當飼料,循環利用。”
“聰明!”林小華拍了拍楊遠洪的肩膀,“這樣既環保又節約成本。”
楊遠洪的笑容突然黯淡下來:“就是這圈舍該改造了,算下來得70多萬……實在拿不出這麼多錢。”
林小華轉向蔣大軍:“圈舍改建可以納入獎補範疇。還有,他流轉了100畝撂荒地,這也該獎補。再加上肉牛養殖規模達標,三重獎補,應該能解決大部分資金問題。”
蔣大軍迅速在小本子上記錄著:“明白,我回去就調整方案。”
楊遠洪激動得語無倫次:“這……這……太感謝領導了!”
離開太行村時已近中午。林小華婉拒了鎮上的飯局安排,隻讓老張在路邊小店買了幾個包子充饑。車子繼續向西江鎮最遠的小店村駛去。
“林縣長,您這樣太辛苦了。”蔣大軍遞過一個熱騰騰的包子,“大過年的,連頓正經飯都不吃。”
林小華咬了口包子,肉汁立刻溢出來:“老百姓的事等不得。春節前後正是謀劃一年生產的時候,我們早點調研,政策就能早點落地。”
車子駛入小店村時,林小華突然讓老張停車。他搖下車窗,望向路邊一戶人家。蔣大軍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隻見一位白發老奶奶正和一個中年男子爭執。
“那是我奶奶家。”林小華輕聲說,隨即推門下車。
“奶奶!”林小華快步走過去。老奶奶林明秀轉過身,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小華?”她顫巍巍地伸出手,“你怎麼來了?”
“我來村裡調研。”林小華握住奶奶手,轉向中年男子,“新軍叔,怎麼回事?”
陳新軍有些尷尬地搓著手:“沒啥,就是媽想再買幾十隻小羊,我覺得價錢太貴……”
“貴什麼貴!”林明秀打斷兒子的話,“去年養的四十隻,過年全賣了,賺了不少。今年多養些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