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展開那厚厚一疊題紙,鄉試的題目赫然在目。
果然鄉試的難度和廣度遠非童生試可比,沒有了相對簡單的賦帖詩和算術,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艱深和全麵的考察。
分為三大部分,層層遞進,既考究對儒家經典的死記硬背與精準理解,也檢驗實務處理能力和對時政的洞察力。
第一部分:四書五經義
四書義(3道):分彆選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題一《大學》):“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題二《論語》):“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題三《孟子》):“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五經義(4道,任選4經作答):
《詩經》題:“《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尚書》題:“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禮記》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周易》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春秋》題微言大義):“隱公)元年,春,王正月。”
所有七道題,必須嚴格遵循格式:破題點明主旨)、承題承接破題進一步說明)、起講開始議論)、入題引入本題)、起股開始正式對偶議論)、中股深入闡發)、後股進一步推演或總結)、束股收束全文)。
字數控製在300700字之間,觀點必須嚴格貼合朝廷指定的官方權威注釋,個人見解可以融入,但絕不能偏離經典注釋的框架,否則極易被判為“離經叛道”。
第二部分:論、判、詔誥表不考死記硬背,側重檢驗考生是否具備為官理政的基礎素養,內容貼近實際政務。
論(1道):“論‘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之現實要義。”
判(5道模擬司法案例):
1.“村民甲與乙毗鄰而居,甲屋後桑樹枝繁,遮蔽乙家菜圃日光,致菜苗萎黃。乙忿而斫甲桑樹三枝。甲訴至縣衙,乙稱甲樹遮陽在先。
問:乙當何罪?甲樹又當如何處置?”
2.“商賈丙販絲絹入京,夜宿驛站,驛吏丁索‘辛苦錢’不得,故意拖延不供熱水草料,丙與之爭,丁率驛卒毆傷丙仆,丙告官。
問:丁等當何罪?驛站管理之弊如何杜絕?”
3.“寡婦戊家貧,子幼,族人己欲謀其房產,誣戊不貞,鄉老偏聽偏信,欲行‘宗法’。戊抱子泣訴於縣衙。
問:己罪如何?鄉老之責如何?官府當如何處置?”
4.“書生庚與辛同窗,庚鄉試中舉,辛落第,辛妒,散布流言稱庚考前賄賂考官,庚名譽受損,憤而告辛誹謗。
問:辛當何罪?庚名譽如何挽回?”
5.“富戶壬家仆癸,盜主家銀十兩潛逃,被抓獲,癸辯稱因母病重,借支無門,不得已而為之。
問:癸罪當如何論處?主家之責有無?”
詔誥表(1道,三選一):
詔誥:“擬詔:今歲京畿夏旱,秋糧恐欠。
著戶部侍郎速行文各州縣,勸諭農桑,興修陂塘,務保秋收。
蠲免重災區賦稅三成,開倉平糶,以安民心,欽此。”
表謝恩):“擬表:臣新科進士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伏蒙天恩,拔擢臣於草莽,得預瓊林。
臣雖愚魯,敢不竭忠儘智,以報聖主知遇之恩於萬一?謹奉表陳謝以聞。臣誠惶誠恐頓首頓首。”
表言事):“擬表:臣某省提學副使謹奏:為請廣設州縣社學以興教化事。臣觀地方蒙童失教者眾,請於各州縣增撥學田,廣設社學,延聘良師,使貧寒子弟亦得開蒙…臣昧死以聞。”
第三部分:策問(5道),直接圍繞當時的國家大事、社會問題出題,考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問:吏治之清,國之根本。然今地方官吏,或貪墨營私,或疲玩廢弛,民怨沸騰。
當以何策整飭吏治,激濁揚清?”
2.“問:黃河水患,自古為烈,近年河道淤塞更甚,堤防時有潰決,淹沒田舍,流民失所。
當以何策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以弭水患而安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