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問:北境草原諸部,時降時叛。互市時則安,遇災則寇邊搶掠,邊防疲於奔命。
當以何策羈縻諸部,消弭邊釁,保境安民?”
4.“問:漕運乃京師命脈,然漕船過處,官吏層層盤剝,‘耗米’、‘陋規’名目繁多,運丁苦不堪言,漕糧損耗巨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以何策革除漕運積弊,使上不虧國課,下不病運丁?”
5.“問:民間私鑄錢幣之風屢禁不止,劣錢充斥市麵,良幣被私藏,物價騰貴,商民交困。
當以何策整頓錢法,維護幣製,以利民生?”
方南仔細看完所有題目,饒是有過目不忘之能,也不禁微微吸了口氣,心中感慨:“怪不得要考三天三夜!這題量、這深度、這廣度,簡直是要把人的腦汁榨乾!尋常學子,光是看完題目,理清思路,就得耗費半天功夫。”
對於擁有“過目不忘”技能的方南來說,這題目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記憶庫中精準匹配、快速調用最優解,融入自己的見解而不顯得突兀。
在鬆濤書院那段日子,方南早已將大楚立國以來所有鄉試、會試的優質墨卷、範文,乃至翰林院存檔的策論佳作,都印在了腦子裡。
哪一類題目該用哪種經典破題方式,哪一類策論有何精妙對策,都了然於胸。
“這一次,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即使有金手指,要寫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能打動考官的東西,尤其是在八股框架下既要合規又要出彩,在策論中既要務實又要有前瞻性,這都需要極其精心的構思。
方南決定每一部分都先在草稿紙上打好完整腹稿,反複推敲潤色,再謄抄到正式答題紙上,確保萬無一失。
鋪開厚厚一遝草稿紙,方南提起飽蘸濃墨的狼毫筆,凝神靜氣,開始第一部分的四書五經義。
首先看向《論語》那道“恕道”題。
腦海中瞬間浮現出數十篇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彩範文。
方南沒有直接照搬,而是提煉出最核心的破題方向:“‘恕’之一言,終身可行,聖心之公溥也。”
接著承題:“蓋人心有欲,有其所不欲而施於人,則拂人之性矣。惟推己及人,而以不欲者自反,斯心平而理得。”
起講部分,方南引經據典,從《大學》“絜矩之道”談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闡明“恕”是處理人我關係的黃金法則。
入題後,在起股、中股、後股部分,方南運用對仗排比,層層遞進:
起股:從反麵論述,若“己所不欲而施於人”,則怨恨叢生,家國不寧。
中股:從正麵闡述,能“以不欲者自反”,則能體察人情,化解紛爭,達到“人己相安”的境界,並聯係到為官者若能行恕道,則刑罰可省,教化易行。
後股:升華至治國平天下,強調“恕”是實現“天下歸仁”的基礎,是維係社會和諧的根本大道。
最後束股收束:“故曰‘其恕乎’!終身行之,而仁在其中矣。”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對仗工整,引述經典精準,論證嚴密,完全符合規範。
方南在草稿上運筆如飛,字跡端正有力,思路如泉湧。
一篇篇破題精準、論證嚴密、文采斐然的草稿在筆下誕生:
針對《大學》修身正心題,緊扣“心為身之主宰”,論述各種情緒如何蒙蔽本心,強調“誠意慎獨”是克服情緒乾擾、達到“心正身修”的關鍵。
對《孟子》仁心義路題,精妙地以“仁乃性之體,義乃性之用”破題,闡述二者體用一如、不可分離的關係,批判“舍路放心”的愚行。
在《詩經》關雎題,著重論述“後妃之德”的“不妒忌”、“求賢淑女以配君子”對“正夫婦”進而“風天下”的教化作用,文辭典雅。
《尚書》“明德”題,構建了一個清晰的邏輯鏈條:明德是起點,親睦九族是家庭和諧,進而才能治理百官平章百姓,最終目標是協和萬邦,強調統治者自身德行的根本性。
《周易》乾坤題,突出“君子法天象地”的主旨,將“自強不息”對應於乾卦的剛健進取精神,將“厚德載物”對應於坤卦的包容承載精神,指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對於最需微言大義的《春秋》“元年春王正月”題,他緊扣“大一統”和“尊王”核心,闡釋這六個字蘊含的“正始”、“尊周王”、“統一曆法紀年”的深刻政治意義。
時間在筆尖與紙張的摩擦聲中悄然流逝,窗外日頭已近中天。
方南揉了揉因長時間握筆而有些發酸的手腕,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精神高度集中後的放鬆,讓饑餓感瞬間襲來,肚子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
方南將寫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紙和題紙、答題紙仔細收攏好,放在木板內側不易碰到的地方。
方南目光投向那個承載著三天生存保障的考籃,嘴角露出一絲笑意:“該犒勞一下五臟廟了。”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