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方南用過早飯後,去找了一趟石頭。
“少爺,這麼早就起來了?”石頭問道。
方南擺擺手“今日我去封地,昨日交代你的事,抓緊去辦,去找方伯挑人的時候,要絕對可靠的。”
石頭鄭重地點頭:“少爺放心,我曉得輕重,一定把那個陳三和背後的人摸個底掉!”
“嗯,去吧,低調行事。”方南叮囑了一句。
石頭領命,匆匆而去。
方南去了膳廳,老太君和母親方王氏早已坐在桌前,桌上擺著清粥小菜、水晶包子、幾樣精細點心。
“南兒來了,快坐下。”老太君慈愛地招手,“昨日辛苦,怎不多睡一會兒?”
“祖母,娘,我不累。”
方南笑著坐下,給兩位長輩夾了點心。
“今日我想去平溪村看看,不知那邊情形如何了。”
方王氏聞言露出關切:“才剛考完,也不多歇息兩日?村子有方嶽他們看著,出不了岔子的。”
“心裡記掛著,去看看也安心,況且在考場裡待了三天,正好出去活動活動筋骨。”方南喝了一口粥,笑著說道。
老太君便不再阻攔,隻是細細叮囑:“去吧去吧,知道你惦記著你那攤子基業。騎馬當心些。”
“不妨事,就在京郊,路也熟。”方南用完早飯,起身道,“祖母,娘,那我便去了。”
辭彆了家人,方南一人一騎,出了國公府側門。
座下的馬匹興奮地打了個響鼻,蹄聲嘚嘚,輕快地小跑起來。
清晨的京城街道已是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車輪聲、腳步聲交織成一片。
方南控著馬韁,不疾不徐地穿行在人群中,感受著這久違的氣息。
出了城門,官道變得寬闊起來。
方南輕輕一夾馬腹,馬匹立刻撒開四蹄,沿著平坦的官道奔馳起來。
風聲在耳邊呼嘯,兩旁的樹木農田飛速向後掠去,暢快淋漓。
約莫小半個時辰後,方南感覺到前方的官道變得不同以往。
記憶中,通往平溪村的這條路也算官道,時常半晌見不到一個人影。
如今離村子還有差不多十裡地,遠遠的就看見一片繁華的景象。
官道上來來往往的馬車和行人明顯增多,而且大多都是朝著平溪村的方向。
有滿載著貨物、蒙著油布的馬車,車把式吆喝著趕路。
有挑著擔子的貨郎,擔子兩頭晃悠悠地掛著各色雜貨。
有騎著毛驢的婦人,身邊跟著牽驢的漢子,似是走親戚的模樣。
還有許多穿著各色衣衫的百姓,三三兩兩結著伴,說說笑笑地往村子方向趕。
靠近平溪村,繁忙的景象就越是顯著,路旁還能看到一些歇腳的茶攤,生意也相當不錯,坐著不少行商模樣的人。
方南心中驚訝,不由放緩了馬速,仔細觀察著這一切。
離家不過半年,平溪村的變化竟如此之大?
方南又行了一段路,能望見平溪村的輪廓了。
村子那道高大堅固的青磚圍牆,在陽光下顯得巍然肅穆。
圍牆之外,沿著官道兩旁的廣闊空地上,竟然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大片大片的建築。
這些建築顯然都是新修的,樣式不一,高低錯落。
有青磚瓦房的正式商鋪,門口掛著幌子招牌,“劉記雜貨”、“張氏布行”、“王老五飯館”等等。
也有稍微簡陋些的棚戶式的攤點,支著棚子,擺著貨架,賣著瓜果蔬菜、針頭線腦、小吃零嘴。
方南看到了一個用木柵欄圍起來的簡易牲口市場,裡麵拴著些驢、騾子,甚至還有幾頭牛,有人正在那裡討價還價。
這片新興的城外街市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吆喝聲、議價聲、車馬聲、牲畜叫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副極其熱鬨、充滿生機的市集畫麵。
空氣中彌漫著各種味道,新出爐的燒餅香氣、油炸食物的味道、牲畜的氣味、生活氣息濃鬱而真實。
方南心中震撼更甚,幾乎快要認不出這裡了。
這哪裡還是半年前那個略顯冷清、主要依靠內部作坊的村莊?
儼然已經發展成了一個重要的區域性商貿節點,充滿了蓬勃的活力和濃鬱的人間煙火氣。
方南騎著馬,隨著人流緩緩靠近村子的主城門。
城門口比以往森嚴了許多,有兩名穿著統一製式青色勁裝、精神抖擻的護衛隊員在值守。
護衛隊員對進城的人,尤其是生麵孔,都會進行盤問和檢查,程序一絲不苟,眼神銳利,顯然訓練有素。
方南這張麵孔對於年輕隊員來說頗為陌生,剛靠近,便被其中一人伸手禮貌地攔了下來。
“這位公子,請留步,看您麵生,是第一次來我們平溪村嗎?請問入村所為何事?”那名年輕隊員不卑不亢地問道,目光掃過方南帶著審視。
方南正欲開口表明身份,旁邊一個正在巡視的小隊長模樣的漢子聞聲看了過來。
這一看,那漢子先是一愣,隨即臉上迅速湧現出驚喜和激動,一個箭步衝了過來,推開那名攔路的隊員,對著方南就是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激動有些發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少爺回來了,小的王三,給您見禮了!”
那兩名年輕隊員見狀,頓時有些不知所措,麵麵相覷。
方南笑著對那小隊長王三點了點頭:“王隊長,辛苦了,不必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