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本王命令,誰敢擅動,格殺勿論!所有試卷、文書,立即封存,派重兵把守!”
“得令!”
禁軍將領轟然應諾,士兵們毫不客氣地將院內人員強行分隔、帶離,分彆看管在不同的房間。
原本充滿解脫歡快氣氛的貢院,瞬間變得如同森嚴的牢獄,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隻剩下士兵沉重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低聲嗬斥。
趙王帶著幾位隨行的官員,刑部侍郎李文博、大理寺少卿張正剛、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周廷玉。
還有特意請來的三位以學問道德著稱、素有名望且與朝中各派係無涉的大儒。
致仕的老國子監祭酒劉文正、翰林院侍講學士陳淳、著名學者王守謙。
一行人徑直走向貢院最核心的機要重地——存放所有試卷的房間。
房間內,試卷堆積如山,彌漫著紙張和墨汁特有的味道。
“王爺,所有錄取的薦卷、未取的落卷,均已在此,等候鈞命。”
一名負責看守試卷的小吏,跪在地上顫聲指引。
趙王也不廢話,直接下令:“立刻將最終擬錄的一百份朱卷名單,與所有落卷核對,查找一名叫方南的考生試卷。”
隨行的吏員和官員立刻動手,在那一百份薦卷中快速翻查。
“稟王爺,百份薦卷中,並無名為方南者。”
“再去落卷中仔細查找,一份不許遺漏!”趙王的聲音冷了幾分。
吏員們不敢怠慢,撲向那堆積如山的落卷,幾乎是手腳並用地翻找。
時間一點點過去,氣氛凝重得幾乎要滴出水來。
一名吏員發出一聲低呼:“找到了!”從從一堆試卷底部,抽出了方南的那份試卷,恭敬地呈給趙王。
趙王接過試卷,並未先看內容,深知此事必須由絕對權威的專業人士來評判,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趙王直接將試卷遞給了身後的三位大儒:“劉老先生、陳學士、王先生,有勞三位大家,先評鑒一下此份落卷,看其文采學問,究竟是否當真不堪入目,理應被黜落?”
劉文正、陳淳、王守謙三人神情凝重地接過試卷,圍攏在一起,就著明亮的燭光,仔細審閱起來。
起初三位大儒的神色平靜,隨著閱讀的深入,表情開始發生變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是微微驚訝,繼而露出欣賞之色,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蹙。
方南的文章破題精準,直切要害,立意高遠深邃,關乎國計民生。
論證層層遞進,縝密非常,詞采斐然,卻又言之有物,書法亦是端正有力,自成一格。
良久,劉文正率先抬起頭,撫著雪白的長須,眼中滿是讚歎與惋惜:“好文章!破題巧妙,立意正大光明,論述條理清晰,層層深入,非熟讀經史、心懷天下者不能為,此子確有經世之才,老夫以為,取中無疑!”
陳淳語氣中充滿了不解:“辭藻雅馴,說理透徹,功底紮實,更難得的是其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之思,絕非尋常泛泛而談,此等文章竟會落第?怪哉!怪哉!”
王守謙更是直接,指著文章中的幾處:“何止取中?依老夫愚見,單以此文而論,其才學見識,取中頭名亦不為過,將其黜落,非盲即瞎,其中若無隱情,斷無可能!”
“好!好一個兢兢業業,好一個秉公閱卷,好一個絕無舞弊!”
趙王怒極反笑,目光掃過被帶過來問話的崔明遠和李安才。
“再將那一百份錄取的試卷,一並交由三位先生細細評閱,看這些被取中的試卷,是否果真都是實至名歸。”
三位大儒領命,再次投入緊張的審閱工作中,一份一份地比對,一字一句地推敲。
房間內隻剩下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偶爾的低語聲。
時間過得異常緩慢,空氣仿佛凝固了。
崔明遠和李安才等人度秒如年,冷汗一滴滴從額頭滾落,砸在青磚地上。
漫長的等待後,三位大儒再次聚首,低聲商議片刻。
劉文正起身向趙王回話,臉上帶著沉痛和憤慨,聲音沉重:
“回稟王爺,經我等三人仔細評閱、反複比對,錄取的一百份試卷之中,絕大部分堪稱優秀,取之無愧,可見多數考官尚有公心。然……”
劉文正話鋒一轉,痛心疾首道,“……亦有十餘份,文理僅是平平,立意淺薄,詞句甚至偶有不通,僅是勉強及格之數,錄取已是頗為牽強,尤其其中五六份,”
劉老拿起幾份試卷,語氣變得極為嚴厲,“……文章粗疏不堪,邏輯混亂,詞不達意,甚至犯有基本的經典常識謬誤!”
“此類文章,實在…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汙人眼目,將其取中,而黜落方南,絕非考評標準不同,絕非公正之舉,其中必有齷齪蹊蹺!”
“豈有此理!!!”
趙王積壓的怒火徹底爆發,一掌重重拍在身旁堅硬的楠木公案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震得筆筒裡的毛筆都跳了起來!
“國家掄才大典,為國選賢與能之重器,竟被爾等國之蛀蟲視為私相授受之兒戲!”
“貪贓枉法,朋比為奸,混淆黑白,顛倒是非,竟至於此,爾等眼中,還有沒有朝廷法度,還有沒有皇上,還有沒有這天下士民之心!!”
雷霆之怒,震撼全場。
李安才、趙文康、孫啟明、周林四人徹底癱軟在地,體若篩糠,麵如死灰,眼中隻剩下絕望。
崔明遠也是渾身冰涼,四肢僵硬,自己這一次被李安才等人拖下水,不僅僅是官位難保,恐怕性命、家族聲譽都要毀於一旦。
盛怒之下,趙王當即決定,就在這貢院之內,就地設立公堂,即刻審問!
“來人!將主考崔明遠、副主考李安才,以及同考官趙文康、孫啟明、周林,單獨提至正堂!本王要親自審問!”
“其餘所有考官,由刑部李侍郎、大理寺張少卿、都察院周禦史分彆帶隊,於東西廂房設立公座,逐一隔離,嚴加詢問!”
“所有涉案胥吏、衙役,分開拷問,給本王徹查到底,他們是何時串通勾結?如何約定的標記?如何傳遞消息?在閱卷中如何顛倒優劣?一個細節都不許放過!若有隱瞞,大刑伺候!”
“遵命!”
隨行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官員們轟然領命。
隨行官員本就是精通刑名、經驗豐富的查案高手,此刻更有禁軍配合,頓時整個貢院變成了一座審訊殿堂。
吆喝聲、質問聲、傳來的哀嚎聲,取代了之前的寂靜,空氣中彌漫著恐懼與肅殺。
趙王平日看似閒散親王,此刻展現出的雷霆萬鈞之勢和凜然正氣,充分彰顯了親王的擔當。
科舉舞弊之害,足以動搖國本,毒化社會,決不可有絲毫姑息遷就。
一場席卷京畿道科場、牽連無數官員、震動朝野的巨大風暴,就在這座被重兵重重封鎖的貢院內,以最猛烈的方式驟然降臨。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