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穿堂風刮過,火堆劇烈搖晃。李自成突然覺得腿上的傷不疼了。他想起商洛山中那些追隨他的百姓,想起沿途餓殍遍野的慘狀,想起自己顛沛流離的十年...
"闖王!"哨兵慌張衝進來,"發現官軍斥候!"
李自成抄起大刀就要起身,卻被李信按住:"學生有一計。"
片刻後,廟內火堆被撲滅。李信脫下染墨的外袍掛在醒目處,又讓眾人將馬蹄裹布,反向而行。他們剛離開不到半刻鐘,一隊官軍就衝進破廟。
"有墨香!"斥候隊長撿起破袍,"是那個寫反詩的舉人!往北追!"
......
黎明時分,李自成一行躲進山洞。李信從懷中掏出個油紙包,裡麵是幾張乾餅和一塊墨錠。
"闖王見諒,學生隻剩這些。"
李自成掰開乾餅分給眾人,突然問:"先生可願改個名字?"
李信挑眉。
"李岩。"李自成目光灼灼,"如岩石般堅固,做我大業的基石。"
李信——現在該叫李岩了——鄭重拱手:"願效犬馬之勞。"
洞外風雪漸止,一縷晨光穿透雲層。李岩取出碎硯,就著雪水磨墨,在洞壁上寫下"均田免賦"四個遒勁大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欲取天下,先取民心。"他轉頭對李自成說,"我軍所到之處,當開倉放糧,賑濟貧民。不殺降卒,不掠婦女。如此,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周小栓忍不住插嘴:"那軍餉從哪來?"
"取官倉,征富戶。"李岩微笑,"明朝藩王個個富可敵國,福王府中藏糧夠十萬大軍吃三年。"
李自成拍腿大笑。他想起洛陽城裡的福王,那個體重三百斤的胖子,連走路都要人抬。若拿下洛陽...
"報!"哨兵衝進山洞,"劉將軍找到了!帶著三百弟兄!"
劉宗敏滿身是血地進來,見李自成無恙才長舒一口氣。他警惕地看了眼李岩:"這位是..."
"我的張良。"李自成攬住李岩肩膀,"從今往後,他的話就是我的話。"
眾人麵麵相覷。周德福悄悄打量這個突然出現的書生,發現他雖文弱,眼神卻堅定如鐵。更奇怪的是,闖王整個人似乎都不一樣了——那種流寇特有的焦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種沉穩的氣度。
三日後,一支奇怪的隊伍出現在汝州郊外。他們打著"闖"字大旗,卻不搶不燒,反而開倉放糧。更令人驚訝的是,隊伍中有個青衫書生站在高處宣講:
"闖王仁義之師,隻誅昏官,不害良民!均田免賦,三年不征!"
起初百姓躲在家裡不敢出聲。直到有個瘦骨嶙峋的老漢顫巍巍接過糧食,跪地高呼"闖王萬歲",人群才如決堤洪水般湧來。
李自成騎在馬上,看著這一幕,突然對身旁的李岩說:"先生,我好像明白你說的"民心"了。"
李岩笑而不語,從懷中取出一卷新的《均田疏》草案。他知道,從這一刻起,這支軍隊不再是無根浮萍。那些領到糧食的百姓,會成為最好的宣傳者,將"闖王仁義"之名傳遍中原。
夜幕降臨時,周小栓好奇地問李岩:"先生,您這樣的讀書人,為何要跟我們一起造反?"
李岩望著篝火,輕聲道:"因為在這世上,有些人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生。"他看了眼不遠處正在給傷兵包紮的李自成,"你們闖王,就是這樣的人。"
遠處傳來馬蹄聲,新的情報送到了:張獻忠在四川大敗官軍,楊嗣昌急調湖廣兵力西進。河南,空虛了。
李自成與李岩相視一笑,火光映照著兩張同樣堅毅的臉。他們知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