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槍無法大批量殺傷狗韃子的情況下,扔完手榴彈之後,白刃戰便不可避免。
校尉們的命令讓所轄步兵都開始給自己的火槍裝上刺刀,大夥也不希望死在這個天寒地凍的地方。
坦克炮開始不停地轟鳴,迫擊炮在裝填完畢之後也已經打出了炸藥包。
據此兩三百步左右便是衝下來的東虜先頭部隊,炮彈已經大量落在其周遭。
跟前番交鋒近似,清軍步兵依舊頂著猛烈的炮火開始大規模衝鋒。
至少此番野外作戰,可是比打龜縮在寨子裡的狗蠻子要容易多了。
錫圖庫在後方就留了一個牛錄的正白旗八旗兵壓陣,其餘人馬悉數壓上。
行與不行就看這一遭了,不能辜負王爺對自己的信任。
在打光麾下人馬之前,至少要重創一支狗蠻子才行。
此地雖然不是薩爾滸,但要打出當年大清王師的威風與氣勢出來。
“殺蠻子!”
為了能夠搶到吃食,清軍披甲兵也是豁出去了,要死也要做個飽死鬼。
儘管衝鋒路上不斷有同伴到底,但隻要雙腿還能奔跑,就要徑直向狗蠻子衝過去。
唐通所部隻是伴駕出征過遼東,之前主要負責在南方剿寇,對於這種場麵是沒啥經驗的。
勉強打了兩次排槍,軍心就有些躁動了,麵對東虜水銀瀉地般的攻勢,有些慌張無錯。
若不是有軍官提醒,不少士兵連手榴彈都忘了往出投擲。
好在唐通本人就在火線壓陣,加之援軍就在附近,這才能夠堅持到白刃戰的階段。
這下清軍終於得償所願,與明軍混戰在一起,雙方超過五千人開始廝殺。
“狗韃子,受死吧!”
唐通策馬持刀,不斷反複衝殺,在短短四五分鐘的時間裡,便砍掉了不下二十餘個敵兵。
受到主將身先士卒的激勵,唐通麾下士兵麵對昔日的手下敗將,自然也在奮勇作戰。
“弟兄們堅持住!鄭軍已來!”
有人已經看見了遠處的“鄭”字大旗,說明世子爺的人馬已經趕到附近了。
隻是礙於兩軍混戰,無法進行炮火支援,隻能派大量步兵前來相助。
鄭成功所部有三千,先行趕到戰場,以西是鄭紹所部的三千人。
見到雙方已經混戰在一起,炮火完全無法施展,便讓麾下人馬立刻過去助戰。
即便不用火炮,光是白刃戰,鄭成功也相信麾下士兵的拚刺刀戰術沒白學。
在京城曆練了許久,不用鋒利的刺刀去紮紮鮮活的狗韃子,這戰術不是白學了麼?
鄭軍士兵沒世子爺想的那麼多,就知道一點,弄死一個狗韃子便值二百兩銀子!
大老遠跑一趟,還出來打野戰,一個個都這麼空手回去,豈不是很尷尬?
水師打海上的狗韃子,作為陸師士兵,那就得收拾掉岸上的狗韃子!
自從追隨昊菁皇帝出兵遼東,在與狗韃子交鋒過多次之後。
鄭軍將士們也發現,這些號稱“滿萬不可敵”的狗韃子也就那麼回事。
真厲害的話,怎能打不過連馬都沒幾匹的倭軍呢?
不管哪次交鋒,倭軍都是以步兵為主,而且從未落敗過。
狗韃子連倭軍都打不過,那就彆想著在自己身上占到分毫便宜了。
再說是役王師兵馬遠多於攻過來的狗韃子數量,哪怕二打一,甚至三打一,都能弄死這些不知死活的狗韃子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鄭成功見到唐通部發射的告急信號彈,便下令所部向對方靠攏過去,沒想到在半路便聽見隆隆炮聲。
在抵達戰場之前,雙方已經短兵相接,待所部趕到時,場麵異常混亂,隻能通過雙方士兵的盔甲外形分辨敵我。
好在鄭軍與馳援北地藩國的各部所穿的板甲款式完全一致,清軍則仍以棉甲外形為主,軀乾處外加兩塊鐵板。
如此一來,明軍士兵們便無須擔心會誤傷友軍,可以放手一搏了。
隨著鄭軍的加入,戰場形勢立刻向有利於明軍的方向倒去。
主要是鄭軍排長級彆都裝備了左輪,這種連發武器的殺傷力在近戰時更是相當了得。
隻要有一顆子彈能打中敵兵的麵部,對方十之七八會當場斃命,餘下也會感到生不如死。
錫圖庫在是役投入了不下兩千披甲兵,數量已經不少了,可還是難敵對麵六千明軍。
明軍仍舊是以漢人為主的明軍,可大清王師早已不似當年了。
八旗兵就占總兵力的兩成,餘下都是漢兵與索倫士兵。
索倫士兵倒是也驍勇善戰,可還是擋不住明軍發射的子彈的攻擊。
在明軍的拚死抵抗下,戰場上的清軍士兵越來越少,待鄭紹率部趕至戰場時,清軍已經開始全線潰敗。
但跑路也是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的,因為兩軍混戰時,明軍炮火優勢無從發揮。
一旦變得涇渭分明,那就有的瞧了……
最終逃回山裡的不足兩個牛錄,餘下都被明軍撂倒在山下或半山腰處。
錫圖庫帶著一個牛錄的正白旗披甲兵連同數百潰兵,一同逃往更遠的內陸。
在半路,一行人還遭到了明軍騎兵的伏擊,又折損了三百餘人。
儘管沒有聚殲掉全部狗韃子,但在清點過戰果之後,鄭成功認為殘餘的狗韃子已經不足以威脅到福國的安全了。
剩下的事情便可交給嚴寒來解決了,四位主將也不相信狗韃子在沒有木屋的前提下,能夠熬過長達五個月的冬季。
在回師福國都城之後,眾人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那便是經過數日的交戰與追擊,鄭軍水師終於聚殲掉了順流而下的東虜艦隊。
對方還想兵分兩路,一路逆流而上,另一路則沿海岸線南下。
結果兩部沒跑多遠,便都被分兵追擊的鄭軍艦隊給殲滅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