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歇兵三年,實際又多加了一年,也就是南廷崇禎三十二年春,昊菁十六年,西曆一六五九年。
正好是某新皇監國近二十整年,此時發動對辮子的第七次北伐,便具有裡程碑式的紀念意義。
某新皇選擇今年北伐的原因並不浮於表麵,而是在濟州島飼養的戰馬已經先後成年了三批。
第一批已經十歲了,馬匹的使役期也就是三至十五歲而已,再有五年,這批戰馬就要進入退役環節了。
儘管第三批戰馬還很年輕,不過四歲而已,但已經接受了為期一年的特殊訓練,可以基本滿足部隊的作戰需求了。
刨去留守用來育種的部分不算,可以隨軍出征的三批混血戰馬總計隻有四萬匹,低於某新皇的預期。
不過加上從關內各地征調的十萬匹本土戰馬,加上十萬匹馱馬,配合兩萬餘輛蒸汽車輛,也差不多夠用了。
隨軍的瑉夫數量達到十萬人,主要負責用馬車運輸糧草,某新皇也可以雇傭更多的瑉夫,但再多就是累贅了。
除此之外,從各地征調的瑉兵有五萬,主要負責固守已經收複的城池,隨行保護糧草安全。
作戰部隊,包括五十五萬倭軍、十八萬德軍、三萬法軍、十二萬秦軍、五萬東宮衛隊,兩萬畿輔衛戍部隊、十五萬地方部隊、一萬特種部隊、一萬廠衛。
另有十四萬明軍騎兵、兩萬檬古騎兵、一萬泡菜火槍兵、兩萬陸戰隊、一萬鄭軍、一萬南廷人馬、兩萬導彈部隊、一萬空軍。
不算海軍艦隊與空軍,光是地麵部隊便出動了一百三十五萬之巨!
空軍有一百艘飛艇隨行,鄭芝龍從南方調集了八百艘遠洋商船,加上北方水域的一千五百餘艘大小船隻,負責往來運輸兵馬裝備。
為了能夠畢其功於一役,某新皇準備了一千萬石糧食,並且把之前從荷蘭人那裡賺來的四千萬銀幣也砸了進來。
加上戶部拿出的三千萬兩銀子,準備用來支付撫恤金與賞銀。
在出征之前,某新皇便讓戶部向全軍將士撥發每人十兩銀子或十五枚銀幣,作為出征五個月的基本月俸。
若是超時再行補發,否則便可以再用戰果來兌現賞銀了,這次就絕對不能空手而歸了。
沒有強力外援幫襯的話,某新皇自己的部隊頂天就六十萬。
用這些人貌似打不動皇太雞的辮子軍,再說皇太雞沒有檬古騎兵和漢軍炮隊的幫助,僅憑手裡的那點八旗兵,根本不敢死打硬拚。
某新皇的戰術就是用外援鋼正麵,你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滾!
勝之不武?
在某新皇這裡是完全不存在!
先勝了再說,若是連勝都勝不了,那就剩下被人家給切片了!
成祖打沒有火炮的檬古騎兵都興師動眾,某新皇對付連飛艇都有的皇太雞,那就更不能掉以輕心了。
全軍於二月末分批向蓋州基地集結,在四月之前全部到位,並安裝完蒸汽坦克等大型車輛,在四月初便向遼東腹地進發。
春暖花開,王師來了!
前期進兵路線還是蓋州海州遼陽沈陽——四城遊!
等到了沈陽之後,先不繼續向北推進到安樂州,而是向東去撫順,然後進山。
最終的目標就一個——建州衛,又被辮子成為赫圖阿拉!
從撫順沿渾河往東百餘裡便是薩爾滸,某新皇也要看看到底皇太雞敢不敢發動第二次薩爾滸戰役!
某新皇將五萬瑉兵連同十萬瑉夫都留在沈陽,由鄭成功帶著一萬鄭軍、一萬南廷人馬,以及兩萬登萊與天津水師陸戰隊負責鎮守。
再給鄭成功留下一萬王師騎兵作為策應,不出意外,便可力保城池不失了。
洪承疇帶著五萬老部隊加上一萬王師騎兵鎮守撫順,這裡算是大明聯合部隊進山的前進基地。
某新皇與孫傳庭、蒂雷納侯爵、阿部重次、騰機思等人,率上百萬主力部隊一並進山。
楊文嶽則繼續坐鎮山海關,與北都的周遇吉遙相呼應,鄭芝龍率部駐防在天津,鄭崇儉則在宣府,四人各部形成一條防線,以防萬一。
山區雖然地形複雜,某新皇便將多半蒸汽坦克留在撫順與沈陽兩地,所部隻帶了五百輛蒸汽坦克進山。
有了這玩意,至少可以在穀地確保部隊不會被皇太雞的披甲兵給衝垮了,而且受傷的傷兵也能在坦克的掩護下得到及時救治。
至於攻山行動,擅長山地作戰的馬祥麟的白杆軍可以打頭陣。
他要是想為自己的大舅與二舅報仇雪恨,就不用再另擇他時了。
某新皇的第一個命令很明確,抵達建州衛,將那裡看到的一切全部摧毀!
將所謂的“赫圖阿拉”從地圖上抹掉!
往後建州衛也不會存在,那就是廁所衛,所有人都可以去那裡隨意方便!
某新皇不知道皇太雞搬沒搬乾淨那邊,也不知道那邊還剩下啥。
但隻要讓大明聯合部隊順利抵達那裡,就算是成功了第一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太雞若是帶著辮子軍前來阻止,便再好不過了……
這次出門進山,某新皇就是為了打辮子。
能順便摧毀雞翅的老窩,就更好啦!
對於明軍出動北上的消息,潛伏在北都的細作早已報給了皇太雞。
等明軍從蓋州開始進兵,清軍已經分批向薩爾滸一帶集結了。
蠻明在撫順以東地區修建了長城,撫順關東北方向便是薩爾滸!
因為在此地重創了蠻明十萬大軍,便被大清上下視為大吉大利之地。
皇太雞做了兩手準備,若是蠻明人馬從安樂州北上,便斷其糧道,同時不斷派出小股人馬進行滋擾,再伺機進行突襲。
若是那魔童輕敵大意,率兵進山,便可以利用自己較為熟悉的薩爾滸一帶的特殊地形,將其聚殲與此。
前幾次蠻子北犯,並不曾進山,而此番皇太雞能有所防備,主要是細作報告了蠻明出版的報紙上刊載明軍將要進攻山區的內容。
不管是真是假,大清都不能疏於防備,必須以防萬一。
尤其是狗蠻子主力進山,對大清王師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儘管皇太雞先後收到了蠻明人馬先後攻占沈陽與撫順的報告,但仍舊不為所動。
隻有先在山區重創了那魔童的主力,才能圍攻沈陽與撫順二城的蠻明守軍。
否則讓蠻明主力迅速回師,不但己方會前功儘棄,還無法消滅二城的守軍。
“報~!啟稟皇上,蠻子主力已然出撫順關,正向赫圖阿拉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