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舉動看似荒唐可笑,卻是真實存在,且讓特羅姆普都頭痛不已。
在看過了魯伊特來回來的明帝國皇帝對荷蘭海軍的建議之後,結合自身問題,特羅姆普才有感而發。
解決辦法就是讓各省出二十艘戰艦,組成常備艦隊,隨時待命,一旦有事,可以迅速出擊。
其他部分則根據戰事規模大小,臨時征召戰艦或武裝商船。
所有戰利品都要先行上繳,然後根據每艘戰艦的戰績和損失情況,進行獎勵與補償。
再就是要從明帝國引進鐵甲艦的建造技術,這樣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掉英國。
因為英國劫掠了明帝國最為富裕的地區,雙方已經結仇。
明帝國是不可能把鐵甲艦賣給英國的,這對荷蘭來說極為有利。
另一方麵,明帝國已經與法國簽約,對荷蘭是個潛在且巨大的威脅。
如果荷蘭不搶先一步的話,法國便極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二個掌握鐵甲艦建造技術的國家。
一旦法國獲得如此技術,荷蘭作為歐洲造船中心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了。
毫無疑問,鐵甲艦比木製戰艦所需要的技術要高得多。
鐵甲艦也是海軍與海戰的未來發展方向,絕對不能忽視。
那些此前對此不屑一顧的議員在登上荷蘭海軍裝備的鐵甲艦,並隨戰艦出航之後,態度也大為改觀。
或許議員還不能以此為理由來說服議會背後的商人集團,因為荷蘭稅金接近百分之六十由商人提供。
但特羅姆普闡述了一個讓金主們完全無法接受的理由,那就是蘇丹運河將於一六六五年之前實現通航!
大部分荷蘭商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走運和航線,航程可以縮短四分之一,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據說為了巨大的利益,在禦用商人——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羅馬已經與奧斯曼達成了協議。
雙方不會攻擊對方船隻,羅馬商船走運河會按規定繳費,奧斯曼商船運輸的明國商品,可由羅馬方麵代銷!
對荷蘭商人來說,這消息簡直就是晴天霹靂!
因為聽說不少威尼斯商人還引以為榮地表示,這是商業複興,跟文藝複興一樣值得驕傲!
絕大多數荷蘭商人認為這是以犧牲己方利益而實現的可恥行為!
但荷蘭無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聽說明帝國還為奧斯曼人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機械。
此舉加快了運河的挖掘進度,也讓蘇丹看到了投資回報的希望。
特羅姆普認為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其一就是奪回對北美的航運權益。
其二就是讓荷蘭商船也走運河航線,其三就是整體移瑉北美。
但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荷蘭海軍要有足夠多的主力艦,而且最好有儘可能多的鐵甲艦。
由於英國海軍此前又開始頻繁出動,以荷蘭商船違反航海條例為由對其進行扣押,在蓄意挑起第二次英荷戰爭。
議會被迫同意了特羅姆普組建常備艦隊的要求,還同意在戰前再征調六十艘主力艦加入艦隊。
使荷蘭主力艦隊的規模在一百二十艘左右,並不包括新服役的鐵甲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克倫威爾似乎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而且獲悉了荷蘭又采購了四艘鐵甲艦的消息。
在荷蘭海軍采購的鐵甲艦悉數服役之前,便讓布萊克拉開了第二次英荷戰爭的序幕。
英國海軍幾乎傾巢而出,主力艦隊包括一百六十六艘戰艦。
下手的目標並非荷蘭艦隊,而是打算經英吉利海峽返回本土的荷蘭船隊。
這些商船上麵都裝滿了從明帝國采購的各類貨物,隻要在本土港口卸貨,便可賣出三倍以上的價錢。
布萊克不是不動腦子的莽夫,知道不論是特羅姆普還是魯伊特,都不好對付。
為了取得開門紅,讓克倫威爾開心一下,便挑了一堆肥羊下手。
結果八十五艘荷蘭商船,無一幸免,在諾曼底以北海域,被布萊克的艦隊一網打儘……
消息傳到荷蘭,群情激憤,議會立刻命令特羅姆普率艦隊出動,伺機與英國艦隊進行決戰。
如果對方避戰,得到授權的普特曼斯可以讓艦隊對英國商船實施對等報複!
但是狡猾的布萊克在得手之後便銷聲匿跡了半個月,根本就不想與特羅姆普進行決戰。
在消磨對方意誌的同時,不斷向荷蘭商船下手,讓自己聲威大震,順便讓艦隊上下撈點好處。
克倫威爾對於這種方式並不反感,布萊克隻要能打贏,一切都好說。
更何況前期就給自己帶來了八十五船的東方貨物,變現之後,讓議會裡那些居心叵測之人也難以開口了。
在雙方主力艦隊遭遇之前,荷蘭已經損失了近二百艘商船。
毫無疑問,這些都會變成克倫威爾繼續發動對荷戰爭的資本。
雙方艦隊於七月二十日,在比斯開灣以北遭遇。
布萊克本想繼續打劫一段時間,再擇機解決特羅姆普。
結果時運不濟,與帶著四艘鐵甲艦與上百艘木製戰艦的荷蘭主力艦隊碰上了。
即便如此,布萊克也沒想要硬碰硬,而是命令艦隊邊打邊撤,不可戀戰。
儘管己方在數量上與火力上仍舊處於劣勢,但憑借四艘鐵甲艦的優勢,特羅姆普還是決定追擊這支規模龐大的英軍艦隊。
布萊克帶著艦隊一路逃竄,最終竄入泰晤士河,妄圖借助沿河炮火,以及手中的艦隊來消滅老對手。
荷蘭艦隊由於鐵甲艦的存在,對宿敵窮追猛打,即使進入內河作戰,麵對來自岸上與水麵的雙重火力打擊,也不落下風。
在擊沉與重創超過三十艘敵艦之後,普特曼斯選擇撤退,因為己方的損失也不小。
有意思的是,戰後雙方均宣布取得了此次海戰的勝利……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