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斥資兩千萬銀幣,但柯爾貝認為真是不虛此行,因為看到了一個蒸蒸日上的龐大帝國。
幸好這個帝國位於東方世界,若是與法國比鄰而居,那就是天大的敵人了,跟奧斯曼一樣可怕。
在開春之後,某新皇還特意為兩位大客戶舉行了一次閱兵式。
哪怕參加閱兵式的都是留守部隊,正步走得也是有模有樣,非常齊整。
光是從軍容陣型方麵,柯爾貝與魯伊特便可猜出這些部隊的大致戰鬥力。
蒂雷納侯爵曾對柯爾貝說過,明軍,特彆是皇帝的嫡係部隊,都將服從命令,保持紀律放在第一位。
正步走就是這個理念的務實體現之一,能讓觀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什麼叫做軍令如山、眾誌成城。
在閱兵式上,步兵方陣裡的士兵除了手持火繩槍、燧發槍、左輪步槍之外,還得到了一款全新的輕武器——彈匣式栓動步槍!
起初某新皇還想搞個大明版ak47,因為連中亞地區的山溝裡,都能造出這玩意。
結果科學院搗鼓了好幾年,進展都不大,最終隻能退而求其次。
弄出來一個大明版李恩菲爾德,也是栓動模式,不過口徑是十毫米,子彈是10x60毫米尺寸,彈匣容量十五發,火力是左輪步槍的二點五倍。
槍長一百一十厘米,上刺刀之後為一百四十厘米,滿彈狀態重十明斤左右,造價與左輪步槍相當。
後者的好處就是不愛卡彈,但左輪槍膛就決定不可能裝太多的子彈,換成八發,甚至十發容量的話。
製造時的報廢率就會直線上升,導致造價會高居不下,不利於大批量裝備。
與其那樣,還不如直接采用現在的彈匣式栓動模式更為靠譜一些。
隻要大明王師列裝十萬支以上的這種步槍,往後步兵對付辮子騎兵就不用承受太大壓力了。
儘管不是半自動步槍,更不是機槍,但隻要數量上去了,憑借大彈匣的優勢,火力密度就可以達到防禦辮子騎兵的標準。
法蘭西1777式燧發槍被定名為“無敵一式”,左輪步槍為“無敵二式”,彈匣步槍便是“無敵三式”,正好一脈相承。
由於彈簧性能不佳,使彈匣最多隻能容納不到二十發子彈,十五發為最佳狀態。
不過隻要未來冶金技術水準得到提升,“無敵三式”步槍還可提升載彈量。
這種步槍暫時隻能給特種部隊,以及少數精銳部隊使用。
槍支造價不是問題,問題是射速太高,導致彈藥消耗極大。
為了減少瞎打的情況,某新皇還讓駙馬爺孫雲球研發了一款建議光學瞄準鏡。
放大倍數隻有一倍,但勝在造價低廉,可以量大管飽,每支槍都能安裝一個瞄準鏡。
在研發的時候,某新皇就讓科學院造出了導軌,可以安裝在步槍上,以便士兵根據自己需要,快速拆裝瞄準鏡。
有的眼神好的家夥已經習慣了用肉眼瞄準,的確用不著這玩意,瞄準鏡反而不如自己的視力,更會降低命中率。
儘管有效射程隻有不到三百米,對於一款膛線不難麼明顯的步槍來說,可暫時應該是夠用了。
某新皇已經讓科學院對無敵三式步槍進行改進,其中兩項重要的改進就是拉出明顯的膛線,再就是提高彈匣容量。
對於這款步槍的期望,某新皇認為可以成為一款裡程碑式的輕武器。
尤其是從滑膛槍到線膛槍的過渡,並為半自動步槍的誕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好能逐漸改進為一款彈容量達到二十五到三十發的準線膛栓動步槍。
未來十年,科學院應該可以有所突破……
周遇吉帶走了三千支,其中兩千支都在張煌言的特種部隊手中,馬祥麟的白杆軍此前犧牲不少,此番便得到五百支,餘下五百支則分給各部的神槍手。
北都兵工廠還在有條不紊地生產,初期的月產量不過五百支,隨著時間推移,往後自然會得到提升。
經過三年多的各種實驗,某新皇對這款步槍的性能基本滿意,達到了大規模列裝部隊的要求。
兵部已經決定第一批先行采購五萬支,待兵工廠完成這批訂單,再行擬定後續數量。
來京拜年的鄭芝龍得到了某新皇送給他的禮物,六百六十六支無敵三式步槍。
每槍配備彈匣十個、子彈二百發,以及說明書和各種養護用品與零部件。
鄭芝龍在試射過一次之後,便決定先行采購一萬支,並得到了再次以優惠價采購三萬支的許可。
特種部隊換裝下來的兩千支左輪步槍,某新皇也沒打算白送給法國與荷蘭。
即使是使用多年的二手貨,也比不少燧發槍的火力要凶猛得多。
隻要槍膛沒問題,那就還是一支好槍。
特種部隊的槍支的保養情況都非常好,畢竟這支部隊的士兵都已經脫離文盲狀態了。
對於手裡能賺錢的家夥,特種兵們當然會對其愛護有加。
這批二手左輪步槍,按照某新皇的意思,便分給了白杆軍和東宮衛隊一千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鑒於蒂雷納侯爵為大明作出的貢獻,某新皇也送給其一千支。
蒂雷納當然不會嫌棄這批二手貨,因為即使是二手貨,在市場上也是有價無市,供不應求的。
廠方的定價是五百兩白銀一支,實際上的成交價往往高達上千兩。
裝備一萬人,便需要一千萬兩白銀,這絕對是法國承受不起的。
得到了這批輕武器,蒂雷納侯爵返回本土獻給路易十四國王,便可以用來裝備驍勇善戰的龍騎兵部隊了。
由於是六連發設計,一千龍騎兵便可當此前的六千龍騎兵來使用,更彆說使用定裝彈的左輪步槍的裝彈速度要比燧發槍快得多。
“陛下,實不相瞞,鄙國已經與荷蘭締結永久互不侵犯條約,而此前鄙國也與貴國達成《明法友好通商條約》,不知三國可否形成一個條約?最好可以涵蓋軍事方麵!”
柯爾貝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要試探明帝國的皇帝對締結三邊條約的態度。
因為此前兩國之間的合作早已超過了通商條約的內容範疇,視為軍事同盟也不過分。
在幫助明帝國擊敗其主要敵人之後,馬薩林認為是時候再增進雙邊甚至三邊關係了。
因為法國在陸地上的擴張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便是向海外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