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三年秋,萬禮等人終於盼來了期待已久的大禮包,也就是運輸輜重的後援部隊。
昊菁皇帝先後派了四批人,各五千人馬押運西征大軍所需的給養。
前一批比後一批提前三個月,從巴爾喀什湖東南部出發。
因為當時鐵路還未修通,等於得多走近千裡路。
重要的是這夥人在開春出發時就趕上了強對流天氣,導致遭遇了暴風雪。
差點把整個隊伍都給埋了,低溫讓不少牲畜凍死凍傷,而且卡車也被凍得無法發動。
最終隻得退回出發地,被迫修整了半個月才再次上路。
北上進入額爾齊斯河中遊一帶時,還碰上了沙塵暴天氣。
丟失了六分儀後,帶隊的主將被飛起的石頭砸暈,部下又發生了分歧。
最終讓隊伍短時間內迷路,走了一段彎路,等抵達鄂木斯克據點已經耗時半年之久了。
這路人馬的西進路線並不是之前西征隊伍走的那兩條路,完全需要自己摸索。
從鄂木斯克再向西,走到喀山,又耗時一年時間,等於光在路上就用了一年多。
加上在據點過冬的時間,剛好兩年。
第二隊的西進速度明顯快於第一隊,雙方的距離在將要抵達目的地時已經被縮短很多了。
這使得萬禮等人獲得第一批物資和第二批物資的時間,就間隔了大約不到一個月而已。
有一個壞消息,那就是車上的糧食已經被吃掉了八成。
有一個好消息,由於沒怎麼打仗,一路比較順利,彈藥倒是沒有多少消耗。
萬禮這裡並不缺糧食,其實就在等武器彈藥補給而已,這下算是雪中送炭了。
無非是繼續向西進攻推遲了一年而已,在不大規模減員的情況下,這倒是沒啥不能接受的。
至於剩下兩隊送給養的人馬,萬禮等人在商議之後決定在開春時,若是他們還未到的話,那就不等了。
大軍先行沿著伏爾加河北上,計劃在下諾夫哥羅德附近過河。
若是下諾夫哥羅德這個據點有駐軍的話,那就順勢打下來。
否則就繼續西進到弗拉基米爾,視具體情況再決定是否進攻莫斯科。
在缺水的旱季,尤其是水量不是特彆衝破伏爾加河上遊,還是比較容易找一處淺灘過去的。
大軍在四月末便抵達了下諾夫哥羅德對岸附近,經過偵察兵的試探,以及當地居瑉所提供的情報,的確有兩處可以直接過去的淺灘。
在反複測試之後,水深隻有兩三米,完全可以用往河裡扔石頭加上泥土麻袋的方式來墊高河床。
但是張煌言在看過星相之後,覺得再過半個月到一個月,興許水深還能有所降低。
於是大軍便等了半個多月,情況還真如張煌言預料的那般,這下連施工都省了。
全軍淌水過河,在下諾夫哥羅德上遊不到十裡處紮營,將城內的守軍嚇得不輕。
下諾夫哥羅德有五千守軍,但隻有一千射擊軍的士兵,其餘都是臨時征兆的農奴。
由於該城位於河邊,自己又身處其上遊位置,張煌言直接建議用水淹之法。
都不需要大軍攻城,還能節省彈藥,可謂是一舉兩得。
具體的法子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用枯水期,給伏爾加河改道。
把蒸汽坦克裝上推土鏟,先在西岸修座水壩,然後開始用推土機犁出一條溝渠出來。
等完工之後,再將水壩給炸掉,這樣伏爾加河的水就可以被免費送到城裡去了……
汛期一到,下諾夫哥羅德直接就被河水給泡了!
楊展率一萬人負責收拾這個據點,並且肩負接應後續兩隊輸送給養人馬的任務。
萬禮、張煌言、曾英三人則帶著主力西進到弗拉基米爾,直逼莫斯科。
弗拉基米爾由於是莫斯科最後一道門戶,自然也不是個好打的地方。
而且臨近秋季,再用水淹的辦法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很快就會上凍。
萬禮決定采用老辦法,那就是圍城打援!
該城的重要性可是非同小可,不信羅刹土鱉大王不派兵前來救援。
秋末,臨近上凍時分,楊展遣人來報,被河水浸泡多時的下諾夫哥羅德的守軍終於支撐不住,在突圍時被所部全殲。
這就等於免去了王師主力的後顧之憂,在身後有了一個支撐點,萬一退兵,也好有個落腳的地方。
但現在全軍士氣正旺,武器彈藥充足,糧食也不缺,羅刹都城已然不遠,若非遭遇重大挫折,決計沒有退兵之理。
此前萬禮等人又得到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那就是此前跑路西方的東虜已經抵達伏爾加河下遊到黑海一帶。
並且還打敗了南下討伐的一支羅刹隊伍,現在幾乎跟頓河哥薩克廝混在了一起,等於在南邊又多了一支能夠牽扯羅刹兵裡的隊伍。
雖然羅刹與東虜都是敵人,但萬禮等人更樂意看到這兩夥敵人能夠打得兩敗俱傷才好。
倘若東虜投靠了羅刹,膽敢前來找死,那大明王師就不介意將其一鍋燴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之前廝殺了那麼多年,雙方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隻要順雞和多爾袞還沒利令智昏,多半就不會北上挑釁大明王師。
昊菁皇帝給四隻主將的西征任務是儘可能削弱羅刹兵力,幫助朝廷收複鮮卑利亞地區。
底線是占據烏拉爾山以東,若是能夠打到烏拉爾山以西,甚至羅刹都城,那就算是意外收獲了。
現在的情況已經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了,儘管耗時七年,但先後消滅羅刹兵接近三十萬,決計是值得的。
萬禮與曾英都想看看羅刹土鱉王還能湊出多少兵馬出來,張煌言倒是覺得那廝還能募集起一支三十萬大軍。
哪怕戰鬥力不怎麼樣,光憑人多勢眾,也夠嚇唬人的。
羅刹國若是真有一千萬,甚至更多人口的話,前後募兵總計六十萬,倒也在情理之中。
到一六七三年十二月初,阿列克謝一世真的率領大軍來給弗拉基米爾解圍了。
包括六萬騎兵在內,總兵力達到了四十一萬,對外宣稱五十萬!
上次兵敗喀山,完全是由於對黃皮猴子了解不夠充分。
這次不但進行了更加充分的動員,募集到了更多的士兵,而且打出了保家衛國的旗號,更能鼓舞士氣。
保衛沙皇!
保衛帝國!
保衛莫斯科!
將黃皮猴子斬儘殺絕!
為了激勵貴族們奮勇作戰,阿列克謝一世再次封了七個公爵、三十二個侯爵、五十五個伯爵、七十八個子爵、近三百個男爵。
還下發了五千多個騎士頭銜,並許諾在戰後,將所有參戰農奴的身份轉為士兵,其配偶和子女也將一並收益。
繳獲的輕重武器,包括飛艇、重炮與坦克在內,按照貴族們的出兵比例,進行分配。
烏拉爾山以東的土地,也會按照五個等級的爵位進行獎勵。
一萬頃起步,最高可得五萬頃,私有且完全無須上稅,沒有年限。
土地上的一切資源,包括森林、礦產、動物在內,均歸所有人所有,此舉讓所有貴族都很是心動。
如此一來,從貴族到士兵都得到了激勵,喀山戰敗的陰霾之氣一掃而空。
全軍再次士氣高漲,準備儘滅來犯的黃皮猴子!
“羅刹人這記吃不記打的德行到底是跟誰學的呢?”
萬禮見到“送死大軍”前來,不由心花怒放。
“興許被東虜帶壞了唄!人貌似比前番還多呢!”
曾英很佩服三師兄的估算,對方還真帶來不少狗腿子。
“羅刹跟東虜一樣,都喜歡冬天打仗!”
萬禮可不認為這是個打仗的好時候,若是手下不能及時取暖的話,那就糟糕透頂了。
“咱腳下可是凍土地,挖坑都無比困難,失敗的一方真可謂死無葬身之地了!”
現在快到一年裡最冷的時候了,曾英倒是很佩服羅刹兵這沒腦子的勇氣。
既然是農奴出身,那麼直接推番羅刹土鱉大王,為大明皇帝效力不好麼?
爾等若是又失敗了,那可真是連農奴都當不成了啊!
看情況,爾等貌似不怕死,那咱就成全爾等好了!
此次作戰,阿列克謝一世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教訓,不再命令部隊強攻對方的陣地了。
就是跟城內的守軍彙合,然後四十餘萬大軍便環城駐防,暫時放棄主動進攻的念頭。
阿列克謝一世認為即使黃皮猴子獲得了喀山城內的糧食,吃了一年,也剩不下多少了。
隻要自己能夠沉著冷靜,與對方消耗時間,黃皮猴子吃光了糧食,就一定會撤兵。
屆時自己的大軍便可以傾巢而出,順勢追殺該死的黃皮猴子了。
這個戰術雖然保守,但成功的幾率是比較高的。
更何況阿列克謝一世已經承受不起第二次慘敗了,再輸的話,莫斯科丟了不說,自己恐怕連沙皇都當不成了。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進攻,還是要派出騎兵進行迂回遊擊作戰的,尤其是滋擾對方的補給線。
你打不動我,我還能不停地打擊你的補給線,阿列克謝一世認為這個戰術真是太適合眼下的沙俄大軍了。
“恐怕羅刹土鱉大王此番學聰明了!”
等了半個月都沒動靜,曾英估計對方短時間內是不會動手了。
“三師弟有何良策?”
萬禮不會魯莽到率部主動打過去,對方人太多,光是彈藥消耗一項,就讓他很是擔心,更彆說己方發起進攻會損失更多的士兵。
“有三策!”
“哦?”
“還請道來!”
“其一,與羅刹大軍對峙,敵不動,我亦不動。其二,我軍主動進攻,但消耗與傷亡會陡增,且戰果未必理想。其三,分兵而動,用一支偏師進攻莫斯科,分散對方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