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菁四十二年1685)元月,一本新上市的雜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原因無他,就是其內容太過震撼了。
經過這些年來昊菁皇帝的指點與教授,以及對外貿易與擴張,大明上下也逐漸對世界有所了解。
腦子再苯之人,用四十年時間也能小有所成,起碼能在茶餘飯後,笑談報紙上的諸多消息了,否則真就是被笨死的了。
昊菁皇帝也就順應潮流,讓傳媒集團推出了一本關於世界經濟的雜誌,以便讓更多人了解世界動態,同時再次進行廣泛科普。
以前不是沒有經濟類雜誌,隻是其內容範疇僅為大明帝國而已,不夠寬泛,也滿足不了讀者越來越大的胃口和獵奇心理。
《世界月刊》剛好可以迎合部分嘴叼讀者,哪怕一本賣兩個銀幣,購買者也是趨之若鶩,第一批一萬本,上市就告罄了。
創刊號當然要弄點地震級彆的內容,昊菁皇帝對這方麵手拿把掐,因為有後世的同類雜誌做背書。
第一期的主要內容就是世界各國實力排行榜,囊括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麵。
參加排名的就是大明、法國、荷蘭、奧斯曼、瑞典、威尼斯、倭國、泡菜、波斯、暹羅、新印加帝國這個朋友圈。
以及中立的瑞士、安南、葡萄牙,還有正在交戰的西班牙、英國、波立、東虜、丹麥、神聖羅馬帝國。
總計二十個國家和地區,被編為top20排行榜!
羅馬沒有被計算在內,那是昊菁皇帝給教皇麵子,否則基本可以排在倒數前三了。
這本雜誌的內容幾乎就是一本各國間諜夢寐以求的寶貝,他們都沒想到情報搜集居然如此容易。
平均每家的大使館都購買了上百本,有的更是訂購了上千本,還派人乘火車立刻送往天津,以便登船出海。
昊菁皇帝並不擔心泄密,能拿出來給彆人看的內容,那都是無關痛癢的東西。
跟鴨子一樣,水麵上儘顯優雅與淡定,水下麵的兩隻爪子則在緊著倒騰……
在經濟方麵,大明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年產鋼鐵達到五百萬噸以上的國家,同時還能冶煉一百萬噸其他金屬,總計達到六百萬噸以上,工業實力自然高居世界第一。
但為了公平起見,工業實力並不會按照煉鋼與有色金屬來計算,還要加上煉油與造船的部分。
奧斯曼帝國在煉鋼方麵是弱項,煉油則是最強項,甚至超過大明帝國。
排行榜的單項細分隻是按照數據多寡來敲定單項排名,而並非數據本身。
譬如工業方麵,奧斯曼帝國煉油排名第一,冶煉金屬卻排在大明、新印加帝國、法國、泡菜之後,僅位居世界第五。
造船是奧斯曼的相對弱項,原來的技術就遜於西歐各國。
現在正在學著建造一級鐵甲艦,造船方麵隻能排名世界第四。
於是奧斯曼的工業數值為十,也就是三項相加之和。
輕工與汽車暫時不在雜誌的考慮之列,重工業才是工業實力的真實體現。
新印加帝國境內也有石油,多半埋在在玻利維亞,現在道路剛修通,油田尚處於開發的前期。
在煉油方麵,隻能排在奧斯曼、大明、法國、波斯之後,位居世界第五。
得益於智利的巨型銅礦,冶煉金屬方麵則是高舉世界第二。
造船水平連瑞典都不如,鐵甲艦都靠賣,早木頭船的實力也墊底,工業值為二十七。
法國在本土鐵礦,在委內瑞拉有油田,本國也是最早進行工業化的。
然而本土鐵礦的開采規模遠遜於大明,甚至被後起之秀泡菜給反超了。
委內瑞拉的石油倒是容易開采,不過昊菁皇帝用油田位置換取入股,占了三成股份。
法國的冶金排名世界第三,煉油排名世界第三,造船則高居世界第二,工業值為八。
大明則是冶金第一,煉油第二,造船第一,工業值為四。
總和數字越小,便意味著工業實力越強。
經濟排名包括工業、農業、商業這三方麵,其數值也是單項排名之和。
在農業領域,大明去年歲入約八百萬噸穀物含水稻、麥子、小米、玉米、高梁)、三百萬噸土豆和地瓜。
這隻是賬麵上的,因為北地農戶們的收獲是完全不用上稅的,不然土豆的歲入會翻一兩倍。
北都城內的土豆售價也很便宜,連乞丐都能吃得起這玩意,就是得益於北地和東北的連年大豐收。
農業是法國的強項,尤其是在得到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半個亞平寧半島以及半個英格蘭之後。
這些地方的氣候和土壤都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加上北美的地盤,使得法國的糧食收獲得到的急速攀升。
在柯爾貝的幫助下,路易十四現在完全不用擔心貧農會反對他了,因為每家農戶都分到了足夠多的土地。
買不起不要緊,法蘭西銀行會給予農戶貸款來買地,貸款期間,農戶用小麥或土豆來還債就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銀行得到了農作物,再將這些東西售往戰亂的中東歐地區,從而讓路易十四得到了大量的珠寶、藝術品、貴金屬。
由於歐皇提供了比較令人信服的數據,昊菁皇帝自然很給他麵子,將法國的農業收獲設定為一千三百萬噸,成為刮地皮的世界第一。
具體數據是多少,昊菁皇帝也不想刨根問底,完全沒這個必要。
根據方以智從法國回來之後的報告以及這些年搜集到情報,連法國的普通農戶,都可以雇傭黑叔叔來種地了。
農戶可以直接掏錢一次買斷黑叔叔的所有權,也可以向銀行貸款,然後分期支付農作物。
昊菁皇帝很高興看到,路易十四的法蘭西正在逐步被自己給黑化……
世界第三刮地皮大國是新印加帝國,在奪取了前西屬拉普拉塔總督區之後,讓波洛終於可以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願望了。
本來昊菁皇帝還不打算在農業裡加入畜牧業與捕撈業,但考慮到奧斯曼與波斯那邊的情況,就必須加上了,畜牧業可是人家的強項。
在先後得到草原與中亞之後,大明的畜牧業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存欄量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全國在冊三十七萬頭牛含耕牛、肉牛、犛牛)、四百零五萬匹馬含戰馬、馱馬、耕馬)、八百六十六萬隻羊含山羊與綿羊)、五百五十二萬頭豬,驢騾合計在百萬頭以上。
在冊數量高居世界第一是沒多大問題的,連奧斯曼也比不了大明,隻能屈居世界第二。
大明本土是禁止宰殺牛的,但在西域那邊,人家怎麼吃,朝廷就管不了了,連駐軍都喜歡吃牛肉。
本土明人想吃牛肉也簡單,隻要買用冷藏船運來的海外牛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