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陣被攻破,重臣接連戰死或自儘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蔓延,早已瀕臨崩潰的幕府軍徹底失去了最後的抵抗意誌。
恐懼如同決堤的洪水,瞬間衝垮了所有的紀律和忠誠。
“將軍死了!”
“敗了!敗了!快逃啊!”
“逃命啊!”
哭喊聲、哀嚎聲、丟盔棄甲聲響成一片!
幕府士兵們如同無頭的蒼蠅,丟下武器,拋棄旗幟,向著四麵八方亡命奔逃!
什麼武士尊嚴,什麼家族榮耀,在死亡的恐懼麵前,一文不值!
王師各部,如同風卷殘雲,展開了無情的追擊!騎兵縱橫馳騁,收割著潰兵的生命;步卒挺矛持刀,清理著負隅頑抗的殘敵;浪人眾則如同嗅到血腥的豺狼,瘋狂地搶奪著戰利品和首級。
關原盆地,這片曾經見證了德川家康崛起的土地,此刻卻成了埋葬德川幕府最後主力的巨大墳場!
屍橫遍野,血流漂杵!象征著德川統治的三葉葵紋旗幟被踐踏在泥濘中,被火焰吞噬。
王師的“明”字旗,在硝煙與殘陽中高高飄揚,宣告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魏淵勒馬立於一處高坡,俯瞰著這如同煉獄般卻又象征著勝利的戰場。
夕陽的餘暉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如同降臨人間的戰神。
他的目光掃過潰敗的幕府軍,掃過歡呼雀躍的王師將士,最終投向遙遠的東方。
德川家光尚未找到,但已經不重要了。
幕府的脊梁,已經在關原被徹底打斷。
日本的未來,將在他魏淵的手中,翻開嶄新的一頁。關原的腥風血雨,終於落幕。
關原決戰的驚天霹靂,不僅擊碎了德川家光的八萬旗本,更徹底震碎了維係德川幕府的權威基石。
勝利的消息如同燎原之火,以驚人的速度席卷整個日本列島。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那位蟄伏於陸奧東北)仙台城、素有“獨眼龍”之稱的伊達政宗。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梟雄,一生都在德川幕府的陰影下小心翼翼地維持著伊達家的獨立與繁榮,心中未嘗沒有“天下”之念,卻始終被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牢牢壓製。
他擁有敏銳至極的政治嗅覺和審時度勢的冷酷。
當關原慘敗、德川主力儘喪、家光生死不明的確切消息傳來時,伊達政宗獨眼之中精光爆射,沒有絲毫猶豫。
他立刻召集重臣,下達了震驚東北的命令:
“即刻傳檄奧羽諸藩!德川無道,擅行廢立,迫害忠良,致使天怒人怨!今王師奉天承運,討逆成功,德川氣數已儘!”
“命片倉小十郎率精兵三千,火速南下,掃蕩會津保科正之殘部,打通通往關東要道!”
“命留守政景,嚴密監視最上、上杉等藩動向,有敢附逆德川者,立伐之!”
“遣使!持我親筆信,備厚禮,星夜兼程,趕赴清州城!拜見大明上使魏淵大人!言明我伊達家世受皇恩,深明大義,願為天皇陛下、國公前驅,討伐德川餘孽,安定東北!”
政宗深知,在新時代的棋盤上,必須搶占先手,才能為伊達家謀得最大利益。他的行動迅速、果決,毫不拖泥帶水,儘顯梟雄本色。
伊達政宗的倒戈,如同推倒了東北方向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早已對幕府統治心懷不滿或觀望形勢的東北、北陸、關東諸藩,瞬間失去了最後的猶豫。
作為關原合戰西軍主力後裔,上杉家一直備受幕府壓製。得知消息,家督上杉綱憲痛哭流涕,焚香祭告先祖,隨即宣布起兵倒幕,驅逐幕府代官,響應王師。
同樣在關原後遭改易減封的佐竹家,家督佐竹義處立刻響應伊達號召,出兵攻擊鄰近的親幕小藩。
最上家雖與伊達有舊怨,但見大勢已去,也急忙宣布“尊王”,並主動配合伊達軍“維持地方”。
關東諸小藩,如結城、水戶德川雖為禦三家但已無力回天,紛紛效仿,驅逐幕府派駐官員,宣布效忠天皇與王師。
一時間,本州東部,尤其是關東平原,倒幕檄文如雪片般飛舞,幕府的統治機器在短短數日內土崩瓦解。
曾經象征幕府權威的“天領”和親藩封地,迅速被倒幕勢力接管或陷入混亂。
清州城,如今的主人已經換成了魏淵。
他並未沉浸在關原大勝的喜悅中太久,而是立刻著手構建戰後新秩序的核心框架。
清州城天守閣內,一場決定日本未來格局的會議正在召開。魏淵麾下重將、新歸附的強力大名代表、以及代表朝廷的關白三條晴川等濟濟一堂。
魏淵端坐主位,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