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寅時的更鼓剛響過第一遍。
薑淮就已經站在了麵粉廠的院子裡。
初夏的夜風還帶著幾分涼意,吹動他腰間玉佩的絲絛。
昨夜他幾乎未眠,反複推敲今日要向趙知府展示的每個細節。
“大人,"上白"麵都裝好了。”王德才提著燈籠走來,身後跟著兩個夥計,每人懷裡抱著五袋麵粉。
素白的麻袋在月光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每個袋口都係著代表“上等”的紅綢帶。
薑淮伸手摸了摸,麵粉袋還帶著磨坊裡的餘溫。他解開一袋,撚起一撮麵粉放在舌尖,細滑如絲,沒有半點砂礫感。“好!”他難得露出笑容,“去庫房取那套青瓷碗來,再備一桶山泉水。”
轉過磨坊,就聽見水輪房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
薑淮循聲走去,隻見孫大錘正帶著幾個工匠做最後的調試。
改良後的水輪裝置在火炬映照下泛著黃銅的光澤,新裝的傳動杆上精心雕刻了防滑紋路。
“孫師傅,準備得如何?”
孫大錘聞聲回頭,臉上沾著木屑和油汙:“大人放心,保管讓水輪轉得比十五的月亮還圓溜!”他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汗,“就是這新裝的調速杆還有些緊...”
薑淮挽起袖子蹲下身:“我來幫你。”
當第一縷陽光灑在水麵時,麵粉廠已經煥然一新。
大門兩側新栽的柳枝上還掛著晨露,青石路麵被衝刷得能照出人影。薑淮換上了嶄新的官服,腰間玉帶在陽光下瑩潤生輝。
辰時三刻,遠處傳來鳴鑼開道的聲音。趙知府的轎子轉過街角,後麵跟著府衙一眾官員。薑淮整了整衣冠,忽然瞥見轎旁還有個騎驢的老者竟是告老還鄉的前工部侍郎陳大人!
“下官參見知府大人。”薑淮領著眾人行禮。
轎簾掀起,趙知府笑吟吟地走出來。他扶起薑淮:“薑大人啊,聽說你這段時間一直在忙活,這"磨坊新製"了不得,連陳老大人都不辭勞苦要來開開眼界呢。”趙知府捋須笑了笑。
陳侍郎捋須笑道:“老朽在工部四十載,還沒見過能日夜不停的水磨呢!”
薑淮心中一動,引著眾人向水輪房走去:“請諸位大人隨下官移步。”
水輪房裡,孫大錘已經帶著工匠們列隊等候。見貴人們進來,老工匠緊張得手都在抖。薑淮遞給他一個安撫的眼神,朗聲道:“請知府大人為水輪啟閘。”
趙知府欣然上前,拉動象征性的紅綢。閘門升起,河水奔騰湧入,巨大的水輪開始轉動。改良後的傳動裝置發出悅耳的“咯吱”聲,帶動十盤石磨同時運轉。最妙的是調速裝置。
孫大錘輕輕扳動銅杆,石磨轉速立刻變化,快時如急雨打萍,慢時似春蠶食葉。
“妙!妙啊!”陳侍郎激動得胡須直顫,“這調速之法,連京城禦用磨坊都沒有!”
趙知府仔細察看傳動杆上的紋路,忽然轉頭對薑淮說:“這設計該呈報工部,推廣全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