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淮拱手:“此乃孫師傅與諸位工匠的巧思,下官不敢居功。”
孫大錘聞言,撲通跪下,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趙知府親手扶起老工匠:“老師傅請起,朝廷正需要這樣的能工巧匠!”
移步磨坊,薑淮命人取來新磨的“上白“麵粉。他親自舀了一勺倒入青瓷碗中,加入山泉水揉成麵團。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這位通判大人竟挽起袖子,將麵團拉成了細如發絲的麵條。
“請諸位大人品嘗。”
廚子立刻架起銅鍋,清湯翻滾間,麵條如銀魚入水。不過片刻,一碗碗清湯麵便呈到各位官員麵前。
趙知府挑起一筷子送入口中,眼睛頓時亮了:“筋道!爽滑!這可比京城"一品軒"的上湯麵還要勁道三分!”
陳侍郎更是連湯都喝得一滴不剩:“好麵!好水!好手藝!”
正讚歎間,忽聽門外傳來孩童的嬉笑聲。原來不知何時,麵粉廠外已圍滿了百姓。幾個膽大的孩子趴在牆頭,眼巴巴地望著官員們吃麵。
薑淮會意,立刻吩咐:“再煮三鍋,分與鄉親們品嘗。”
趙知府看著歡天喜地領麵條的百姓,忽然拉住薑淮的手:“明遠,本府有個想法。興安七縣,該各建一座這樣的麵粉廠。“
“下官正有此意。”薑淮眼睛發亮,“若得知府大人支持,可先在東平、臨朐二縣試建。東平近河水,臨朐多麥田...”
兩位官員越說越投機,從水輪設計說到麥種改良,從工匠培訓說到麵粉分級。不知不覺日已西斜,麵粉廠的燈籠一盞盞亮起,地班的工匠們陸續來上工。
趙知府臨走時,望著燈火通明的磨坊,忽然吟道:“"晝磨千斛麥,夜照萬家燈"。薑大人,這才是為民父母該做的事。”
薑淮深施一禮:“下官謹記知府大人教誨。”
當夜,麵粉廠的水輪聲格外歡快。孫大錘帶著工匠們連夜趕製新的傳動杆這是要送往東平縣做樣品的。薑淮坐在賬房裡,就著燈火撰寫《磨坊新製詳要》。寫著寫著,他忽然聽見窗外傳來童謠:
“崔青天,造磨坊,白麵香,娃娃壯..”
他推開窗,看見幾個孩童舉著麵條,在月光下追逐嬉戲。遠處,滿載麵粉的牛車正緩緩駛向官倉,車轍在黃土路上畫出兩道長長的平行線。
....
此刻,京城。
五更三點,京城朱雀大街上薄霧未散。
一騎快馬踏碎晨露,馬背上插著杏黃旗的信使嘶聲高喊:“八百裡加急!讓路!”沿途早起的商販紛紛避讓,卻仍忍不住伸長脖子張望,那馬鞍旁掛著個奇怪的木匣,隨著顛簸發出“哢嗒哢嗒”的聲響。
“聽說是北地出了神物,畝產翻番哩!”賣炊餅的老漢神秘兮兮地對顧客說。
此刻的紫宸殿內,早朝剛進行到三司奏事。隆慶帝正揉著太陽穴,連年災荒讓這個中興之君兩鬢早添了霜雪。
突然,殿外黃門侍郎高聲唱道:“北地八百裡加急奏報!”
滿朝文武頓時騷動。隆慶帝猛地坐直身子:“速呈!”
喜歡假少爺回村後,成京城第一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假少爺回村後,成京城第一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