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後撤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給黃巾軍任何尾隨而擊的機會。
反觀黃巾軍方向,幾乎是同時得到命令的他們,撤退卻是拖拖拉拉。
稍好一些的部曲,還能保持陣型,掩護著撤退,但更多的部隊中,卻是呼啦啦的一股腦兒撤退,不一會兒,便是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要不是漢軍沒有反擊的念頭,如此撤退,勢必要吃大虧。
即便如此,因為各部的不協調,在撤退的過程中,黃巾軍還是被漢軍的箭矢留下了不少的屍體。
看著自己這邊雜亂無章的撤退,再看看對麵有條不紊的撤退,坐鎮中軍的張曼成也是微微歎了一口氣。
當然,張曼成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雖說漢軍軍備廢弛,但總歸還是經過訓練的,自己的這幾萬大軍雖然能勢如破竹地占領數座城池,但實際上卻不過是一群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罷了。
對上這些專業的漢軍,被全方位的壓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索性的是,張曼成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
相反,張曼成還隱隱有些興奮。
道理很簡單,戰術水平也好,相互配合也罷,這些都是可以學的。
也就是說,在經過幾場惡戰之後,他的烏合之眾是有機會完成蛻變的。
相反,人數的劣勢,卻是沒有辦法彌補的鴻溝。
換言之,他的黃巾軍隻會越打越強,相反對麵的漢軍卻隻會越打越弱。
而等自己的部曲都完成了蛻變之際,便是其向官軍發起反擊之時!
看著已經漸漸退去的漢軍,張曼成的心中也是越發地篤定了起來。
應該說,張曼成的想法倒也不能說錯。
若是能有足夠的時間,勝利的天平的確會傾向於人數更多的黃巾軍。
但,問題是,想要讓這些農民軍完成蛻變,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若是在熱兵器時代,隻要能夠克服恐懼,並學會開槍,一個合格的戰士便算是誕生了。
可現在卻是冷兵器時代,士兵所需要的訓練,反而比熱兵器時代更多。
最簡單的例子,熱兵器雖然也有交叉火力和梯次布置,但那是指揮員才要學的東西。
但在冷兵器時代,戰鬥的過程中,所有的戰士都得明白各種陣型調整的命令。
哪怕是局部的卡殼,都有可能造成整體陣型的崩壞。
因此,安排是擅長練兵的高手,沒有個月餘的時間,也很難調教出一支強軍。
且不論已經在路上的朱儁,單單是陳默和曹操就不可能給張曼成太多的時間。
因此,張曼成的這番想法多多少少是有些一廂情願了。
不過,倒也不是說張曼成就完全沒有半點機會了。
陳默和曹操手裡的兵馬畢竟是有限的,今日一戰,雖然占據優勢,卻也依舊傷亡了數百之數,僅僅五千人,能堅持多久,也還真不好說。
不管怎樣,這一日的鏖戰終於是在夕陽西下間畫上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