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鋒盯著牆上“為人民服務”的錦旗,聽趙國棟用指節敲著桌子:“穩定壓倒一切,考核指標就是指揮棒。”
老常委的聲音像台舊收音機,嗡嗡作響,“去年我們鎮信訪量下降15%,這就是成績。”
“可西溝村的灌溉渠修了三年還在‘規劃中’,”肖鋒把筆記本翻到畫滿紅圈的那頁,聲音略微提高,“考核隻看結果,不看過程,資源就會往‘容易出成績’的地方流——比如產業園的圍牆,比村民的灶台高兩倍。”
會議室裡響起幾聲輕咳。
坐在末位的民政辦老王摸了摸後頸,肖鋒知道他想起上個月替獨居老人張奶奶申請危房改造,批文卡在“手續不全”的環節。
蘇綰轉著鋼筆,
“趙常委,肖主任,你們覺得,一個鄉鎮乾部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執行力。”趙國棟立刻接話,
“上麵怎麼說,下麵怎麼乾。”
“協調力。”農技站站長擦了擦眼鏡,
“各村各戶想法多,得兜得住。”
輪到肖鋒時,他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清晰而有力。
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很輕,
“是判斷力。”他說,
“知道什麼該做——比如修渠比刷牆重要;什麼不該做——比如用扶貧款填麵子工程的窟窿;什麼必須堅持——比如村民按紅手印的訴求,不能當廢紙。”
會議室的掛鐘“滴答”走了三秒。
蘇綰的鋼筆尖在筆記本上戳出一個小坑,趙國棟的指節捏得發白,老王突然重重吸了下鼻子。
夕陽把鎮政府的樓頂染成金紅色時,蘇綰扶著水泥欄杆往下看。
風掀起她的西裝下擺,她摸了摸口袋裡的建議書複印件,紙張邊緣被她翻得卷了角。
樓下傳來小吳的聲音:“蘇處,明天返程的車七點到。”
蘇綰沒回頭,她望著肖鋒窗子裡的光,那光像顆星子,在漸濃的夜色裡明明滅滅。
不知過了多久,她摸出手機,給省廳的老領導發了條消息:
“基層有塊未琢的玉,該見見光了。”
晚風掀起她的發梢,樓下肖鋒的窗戶突然暗了——他關燈了。
蘇綰低頭看表,已經八點一刻。
她轉身往樓下走,高跟鞋的聲音在樓梯間撞出回聲,像在敲一麵等待被敲響的鼓。
鎮政府門口的路燈次第亮起時,司機把返程的行李搬上了車。
小吳抱著筆記本從樓裡跑出來,
“蘇處,肖主任說明早來送您。”
蘇綰整理著袖口的褶皺,目光掃過停在院角的越野車。
明天清晨八點,她就要離開這個小山鎮。
但此刻,她望著肖鋒辦公室的方向,嘴角浮起一絲極淡的笑意——有些故事,才剛剛翻到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