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完後感
終於是寫完第四卷了啊。
從2024年12月31日,到2025年3月7日,竟然曆時超過了三個月。
說實話,在開始寫這一卷之前,我原本打算是在寒假結束前,也就是2月17日左右寫完的。
但是寫著寫著,就遇到了我在本卷創作時的最大問題了——
9.857億個負熵點數,究竟要怎麼以相對合理的方式用掉啊!
關於逆熵體的設定,除了與熵有關這一點之外,我個人認為最大的亮點,便是——
可以依靠殺戮無上限地,且不會有任何衰減地獲取負熵點數了。
如果這類設定在彆的書中出現,為了戰鬥力不崩,亦或是為了多寫一些內容,作者會對主角進行一係列限製。
而這類限製包括但不限於,主角不喜殺生,做人要有底線,而最簡單的便是給能力設一個獲取上限什麼的。
可這不是我想要,我沒有忘記自己寫這本書的初心!
上限是不可能設的,衰減是不可能有的,殺伐一定是果斷的,底線一定是沒有的。
常言道,做人要有底線。
常言說得很有道理。
但是,主角不是人。
在成為一名作者之前,我也是一名讀者。
在我讀過的很多網絡小說中,很多都是憑借著讀者的種族是人類這一客觀現實,就在書中大寫特寫人類在麵對何種困難時,無論如何,曆儘千辛萬苦,一定都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前,我覺得這麼寫還挺不錯的。
但現在,或許是因為審美疲勞的緣故,我隻感覺這可真是……傲慢啊。
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想要的收獲嗎?
哪怕付出巨大了犧牲,就一定會得到理想中的結果之一嗎?
真的是,怎麼能這麼傲慢呢!
當然,憑借讀者們對自身種族的認同,以此來增進讀者的代入感,我不否認,對於網絡小說創作者來說,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去增加自己的寫作收入。
順帶一提,關於我對“人類最終必將勝利”,亦或是“所謂的正義最終必將戰勝所謂的邪惡”這類想法的祛魅開端,就是在閱讀了劉慈欣寫的《三體》三部曲後。
當初,《三體:黑暗森林》中的那一段一個水滴形狀的探測器就毀了人類2000艘星際戰艦的情節,給了還在讀高中時的我莫大的震撼。
而這,也是為何在本卷出現了二向箔這種武器的原因,這算是一種致敬吧。
扯得有些遠了。
總之,直到現在,我仍然認為:
逆熵體揚了一整個三階原生世界的陸地生物後,擁有高達9.857個億的負熵點數盈餘,就是一件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當時,我在鍵盤上敲下9.857億這個數字的時候,我其實是沒有想太多的。
隻是覺得,這個數字是合理的,就定了下來。
並且,直到現在,我也並未對自己寫下9.857億感到過任何後悔。
誠然,9.857億這個數字很大,當時的我可以意識到這一點。
但是,我是一個年輕人,我對自己的頭腦很是自信。
在去年的最後一天,我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想到一個合理地使用數量如此之多的負熵點數的方式,一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且,寫這本書也不是出於賺錢的目的。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一是想趁著自己還年輕,把腦海中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都寫下來。
免得以後老了,頭腦不靈光了,思維方式僵化了,徹底變成了一個無趣的大人了之後,連一點靈性的往日痕跡都找不到。
日複一日地在鋼筋水泥築成的森林中,過著或許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生活。
說不定,還會跟一個自己沒那麼喜歡人的成家,憂慮著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為了穩定而不得不接受逐漸變得乏味的人生。
二是,想給曾經寒窗苦讀了那麼多年,家裡花了那麼多錢請輔導的自己,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