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整個報告廳瞬間炸開了鍋!
學生們一片嘩然:
“什麼?!他在說什麼啊?羅貫中不是作者?這怎麼可能!”
“開玩笑的吧?這可是文學常識啊!質疑羅貫中?他瘋了嗎?”
“不是吧!!《三國演義》不是羅貫中寫的,那是誰寫的?”
“嘩眾取寵!絕對是嘩眾取寵!一個搞音樂的懂什麼文學史!”
“天啊,這,這是要挑戰權威嗎?太大膽了吧!”
媒體記者席更是騷動不已:
“快!快錄下來!這是大新聞!絕對的頭條!”
“祝仁公開質疑羅貫中作者身份!這個標題夠不夠勁爆?!”
“他有什麼證據嗎?這可不是隨便說的,要是沒實錘,會被噴死的!”
“不管真假,先報道出去再說!流量肯定爆炸!”
老師和教授席位上,更是掀起了軒然大波:
馬校長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也沒想到祝仁會突然拋出如此驚世駭俗的觀點,這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期。
幾位中文係和曆史係的教授更是麵麵相覷,臉上寫滿了震驚、不解和強烈的不信。
“胡鬨!簡直是胡鬨!”一位老資格的中文係教授忍不住低聲斥道,
“羅貫中著《三國演義》,這是經過多少代學者確認,寫進教科書的定論,豈容一個外行在這裡信口雌黃?”
“是啊,馬校長,”旁邊一位曆史係教授也皺緊眉頭,對馬校長說,
“這,祝仁先生雖然在詩詞音樂上才華橫溢,但這文學史領域,尤其是《三國演義》這種經典的作者歸屬問題,可不是能憑感覺和想象來質疑的。這缺乏基本的學術嚴謹性!”
“難道他發現了什麼我們學界都不知道的孤證或是秘本?”
另一位年輕些的講師半信半疑地猜測,但很快又搖了搖頭,“不太可能,關於《三國演義》的研究已經很成熟了,羅貫中的作者身份幾乎是鐵案。”
“馬校長,不能不管啊,再這麼下去,z大的名聲可要全毀了!”好多中文係的老師眼前一黑,差點被祝仁的話嚇暈過去。
隻有沈硯之老教授一臉嚴肅,他最近也在針對四大名著做些研究,雖然沒有祝仁這麼肯定,但也隱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他沒有理會在場眾人的驚訝,而是死死盯著祝仁,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驚喜。
馬校長這時候剛剛消化了心裡的震驚,看向蕭予薇,見她臉色平靜,也同樣沒理會那些老教授們的發言,如今,最關鍵的是看祝仁能否自圓其說。
蕭予薇看著台下騷動的聽眾,又看了看祝仁平靜而自信的側臉,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她知道,祝仁從不是無的放矢的人,他既然敢提出這個問題,必然有他的依仗。
江婉雲則是帶著一絲微笑,她對祝仁的才華有著近乎盲目的信任,此刻更多的是一種期待和欣賞。
他等台下的議論聲稍稍平息,才不疾不徐地開口:
“我知道,我剛才提出的問題,在大家聽來可能非常荒謬,甚至可以說是對文學常識的挑戰。
很多人會問,羅貫中不是《三國演義》的作者,那還能是誰?難道幾百年的定論都是錯的嗎?”
“請大家稍安勿躁。”祝仁抬手示意,“我並非空穴來風,更不是嘩眾取寵。
接下來,我想請大家看一些東西,一些可能被我們長期忽略,卻又真實存在的證據。讓我們用事實說話,看看所謂的定論,是否真的那麼牢不可破。”
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充滿了自信。
“首先,我們就從一部比羅貫中時代更早的作品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