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優秀教師
1997年9月10日,一個特彆的日子——教師節。這一天,陽光明媚,學校裡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氛圍。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學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教師表彰大會,以表彰那些在教育事業中默默奉獻、成績卓著的老師們。
而我,非常榮幸地被評為沈陽市優秀教師,並被邀請在大會上發言,與全校教師分享我通過教育部專業教改中期檢查的經驗。站在講台上,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但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感。
我深吸一口氣,微笑著開始了我的發言:“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大家好!今天,我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在通過教育部專業教改中期檢查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我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突然收到了教育部專業教改中期檢查的通知。這可真是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啊!要知道,專業教改可是關係到學校創建示範專科的大事,責任重大,壓力如山啊!我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全力以赴才行。
電廠熱工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培養出具備紮實專業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的應用型高質量人才。
這些人才需要掌握熱工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等各個環節的技術要點,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工具和儀器對設備進行操作和檢測。
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不僅要能夠獨立完成熱工自動化係統的安裝和調試工作,確保係統的正常運行,還要能夠及時發現並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故障和問題,保障電力生產的安全和穩定。
此外,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還強調了人才的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操作,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以便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
我們對專業教學展開了一係列地變革:果斷地拋棄了那種以課堂講授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仿佛是在破舊立新。我們對整個教學計劃進行了全麵而細致的優化,精心構建起一個知識、能力和素質相互交融且具有高專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毫不留情地剔除了那些與行業實踐脫節的學科型或本科壓縮型課程體係,猶如刮骨療毒般堅決。我們徹底改變了實踐教學僅僅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隻是用來驗證理論的尷尬局麵,這一改變簡直是脫胎換骨。同時,我們也對以教師為核心的單一教學方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專業理論直接搬進實訓室,推行“講演練三結合”的教學方法,這一舉措猶如畫龍點睛,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我們還著力改善了現有師資隊伍中知識、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的狀況,仿佛是妙手回春,讓教師隊伍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通過提高教師的學曆、更新教師的知識、強化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措施,成功地培養和建立起一支完全能夠滿足教學需求的“雙師型”隊伍,這無疑是如虎添翼,為專業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變革傳統的閉門辦學模式,組建由行業兼職教師與任課教師構成的專業教學改革委員會,秉持“雙贏”的指導理念,推動鞏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係,構建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實現專業教改之目標,我們擬定一係列舉措。詳述如下:強化師資隊伍之建設;改善實訓之條件;變革教學之內容;優化課程體係、教學管理及教學監控。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乃是專業建設的重要目標,亦是工作之重點所在。高專教育改革與專業建設能否達成目標,關鍵在於教師之觀念、能力及素質。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教師具備強大的技術實踐能力,即高專教育需要雙師型素質之師資。應鼓勵青年教師前往高等院校、培訓機構及企業進修學習,以提升學曆、學位及專業實踐技能。同時,從其他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聘請一批理論新穎、實踐工作經驗豐富、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之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專業教師每兩年須有兩個月前往電廠鍛煉之時間,以實現教師之雙師素質。
重視實踐教學體係改革,營造良好實訓環境。強化基本技能金工實訓、電工實訓、計算機操作實訓)、計算機應用能力單片機原理及應用、電氣cad、計算機控製技術)、專業能力熱工檢測儀表、熱工控製儀表、熱工控製係統)、工程實踐能力實驗實訓、下廠實習、工程實踐、頂崗實習)。
自1995年起,熱工自動化實訓基地被列為學校重點扶持建設項目,增添了分散控製係統、智能變送器等新型實訓設備,極大地優化了學生的實訓條件。學生均能獨立完成技能實訓,同時加強對實訓室的管理,力求做到設備無閒置、無浪費,專人專管,責任明確,確保設備利用高效。
隨著分散控製係統、可編程序調節器、可編程序控製器、智能變送器以及現場總線儀表在自動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我們必須對原有課程體係中陳舊的內容進行改革,並依據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增添新的教學內容。經過多次深入調研,我們在課程體係中增設了多門新課。將1994年的教學計劃與1995年的進行對比,增加的課程包括:“可編程序調節器”“可編程序控製器”“分散控製係統”“汽輪機控製係統”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構建“五七縱橫式”教學體係,變革傳統“老三段”課程結構,將課程規劃為素質基礎課程、職業工具能力課程、專業支持課程、專業核心課程以及專業拓展課程。其中,專業拓展課程旨在拓寬或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增強其綜合應變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以此支持學生具備更強或更寬的就業競爭力及職業發展能力。
重視通過專業課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時常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學術報告會,尤其是生產現場的一些學術活動,使學生在校期間即刻了解到本學科和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開放熱工自動化實訓室,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曆經兩年的建設,師資隊伍的水平顯著提升。當下熱控教研室,已有“雙師”型教師七名,高級職稱教師三名,具備研究生學曆者五人,攻讀博士學位者二人。與此同時,還長期聘請行業技術人員兼任教師,以指導學生技能實訓。
自1995年起至1997年止,熱控教研室的教師肩負起了鐵嶺電廠五台磨煤機控製係統改造的科研重任,成功編撰了《計算機控製係統》和《熱工過程控製儀表》這兩部由電力部統編教材,同時拍攝了《氣動基地式儀表》、《汽輪機監測係統》以及《汽輪機控製係統》等多部教學錄像片。此外,還為鐵嶺電廠精心編寫了《汽輪機控製係統》、《分散控製係統》、《可編程序調節器》、《汽輪機監測係統》和《汽輪機旁路控製係統》總計五本培訓教材。並且,依據教學實際需求,結合本校現有的控製設備,由專業教師編撰了多部實驗實訓指導書。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得以革新。依據高專教育之要求及熱控專業之特性,對傳統教學模式加以變革,多門專業課,諸如《熱工檢測儀表》、《熱工控製儀表》、《熱工控製係統》、《自動控製原理》等,皆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之法,將難以抵達之現場、難以看清之細節、難以講清之過程,借由視頻及照片呈現出來,同時於有限之課時內,給予學生大量技術應用方麵之信息。
在曆經廣泛的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調研,並與行業專家深入座談之後,精準定位了職業崗位群,進而明確了課程體係改革的方向,摒棄了原有的三段式,將教學計劃重新劃分為素質基礎課、專業支持課、專業核心課、實習和實訓。素質基礎課涵蓋思想素質課、心理素質課、身體素質課等。專業支持課包含電路、變頻器、模擬電子、數字電子、熱工學、傳熱學、流體力學等,專業核心課則包括可編程控製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自動控製原理、計算機控製係統等課程。全新的教學計劃為該專業崗位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在我發言的時候提到,在這半年的專業教改過程中,由於工作繁忙,我竟然都沒有時間去探望我的雙親。這一點,被我的弟弟狠狠地斥責了一頓。
我的弟弟是一名警察,他風趣地對我說:“老師再忙能有警察忙嗎?”麵對弟弟的質問,我幾乎無言以對。
實際上,專業教改中期檢查彙報講稿,皆是我於夜晚所成。白日,我不僅需為學生授課,亦要參與各類會議。此外,有時我尚需於教研室待命,以備兄弟院校之專家與領導來實驗室參觀。唯夜深人靜之際,我方可沉下心來,著手撰寫中期彙報講稿。
我所撰寫的專業教改材料竟然多達一百多萬字!這些材料堆積起來,其高度簡直可以與一個成年人相媲美。這些材料涵蓋了各個方麵,包括各門課程教學大綱、實驗任務書、實訓任務書、課程設計指導書、畢業設計指導書以及下廠實習任務書等等。
麵對如此艱巨的工作量,我的任務不僅是要對各位老師所提交的草稿進行標準化的改寫,更要為新開的課程精心編製教學大綱。這無疑意味著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夜以繼日地思索專業教改的相關事宜。
有一次,我在走路時仍沉浸在專業教改的思考中,完全沒有留意周圍的環境。結果,我一頭撞在了電線杆上,這突如其來的撞擊讓我猝不及防,連眼鏡都被撞壞了。幸運的是,這次意外並沒有對我的眼睛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在發言的結尾,我向全校教師致以誠摯的謝意與崇高的敬意。我深知,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而我們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實賴每一位老師的辛勤耕耘與鼎力支持。我堅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攜手奮進,必能在教育之路上斬獲更為輝煌的業績。
當我結束發言的那一刻,台下突然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海浪,席卷而來。這熱烈的掌聲如同鼓點一般,有節奏地敲擊著我的耳膜,讓我感受到了觀眾們的熱情與支持。
我環顧四周,看到許多老師都麵帶微笑,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那一道道目光,就像春日裡的暖陽,溫暖而柔和,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這些目光仿佛在告訴我,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我的發言引起了共鳴。
在這一刻,我心中的喜悅如同一朵盛開的鮮花,綻放得絢爛而美麗。我知道,這熱烈的掌聲和讚許的目光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我所表達的觀點和思想的認同。它們給予了我繼續前行的動力和勇氣,讓我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
喜歡我的人生手帳請大家收藏:()我的人生手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