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天時地利、吏治人心,不如一紙實測數據,一目了然。”
“其二,格漕運梗阻之物,
梗阻在何處?是河道天然缺陷,如彎多水淺、礁石暗伏?需水文圖誌,標注險段。
是漕船設計不合理,載重過大吃水深,或船型笨拙難禦風浪?
需收集各類漕船圖紙,計算其載重、吃水、抗風浪能力與行船效率。
是管理調度混亂,船閘通行效率低下,纖夫組織不力,或沿途關卡盤剝勒索導致船隊滯留?
需記錄各船閘日通行船隻數量、平均耗時,梳理纖夫征調與薪酬製度,嚴查關卡非法索取之記錄。
梗阻非一處,需層層剝離,找準病灶。”
“其三,格民生困頓之物。
水患漕運不暢,對黎庶影響幾何?
需量化:良田被淹幾何?估算畝產損失,折合糧銀。
災民流離失所戶數?統計安置所需錢糧物料。
漕糧延誤抵京,導致京師糧價波動幾何?
波動幅度與延誤天數、漕糧缺額之關係?
需調取曆年糧價記錄,建立模型推演。
民生疾苦,當以具體數字為憑,而非泛泛悲憫。”
陳九的聲音不高,但條理之清晰、邏輯之嚴密、指向之精準,如同庖丁解牛,將龐雜無比的江南困局瞬間拆解成數個清晰具體、可操作、可驗證的子項。
每一個需字後麵,都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方向。
老翰林猛地睜開眼,渾濁的眼中精光閃爍,死死盯著沙盤上陳九劃出的線條。
工部侍郎早已坐直了身體,眼中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芒,喃喃道:
“厘清範疇,分而析之…妙!妙啊!此乃務實之本!”他看向陳九的眼神,如同發現了稀世珍寶。
文若先生表麵依舊平靜,但撚著茶盞的手指,幾不可察地收緊了一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隔壁密室,景宸的眼神驟然銳利如鷹,身體微微前傾,仿佛要將鏡中那個侃侃而談的青衫身影看穿。
此等思維,絕非聖賢書中能教出來的!
陳九並未停下,他拿起沙盤旁的幾枚代表不同數據的黑白棋子,置於圖上關鍵位置:
“厘清範疇後,當建立關聯,推演因果,諸事並非孤立,牽一發而動全身。”
他指著某處假設淤積抬高的河段和上遊假設增多的雨量標記:
“若此處河床因多年淤積,較初始抬高三尺,而今年上遊雨量較十年均值增三成,則雨水彙集至此,水位將超出原堤防高度幾何?需泄洪多少方量方可保堤?泄洪又將淹沒下遊多少低窪良田?淹沒損失與保堤成本,孰輕孰重?此需以算學推演,非臆測可定。”
他又指向一處繁忙船閘:
“若此閘因管理不善,或設計缺陷,每船通行需多耗費半日,百船過閘,總延誤便是五十日,延誤導致漕糧遲抵京師,京師存糧告急,糧價將如何波動?
假設京師日耗糧千石,延誤五十日缺糧五萬石,糧價漲幅幾何?此漲幅對城中貧民影響多大?引發騷亂之風險幾成?此乃供需之理,可循跡而推。”
棋子挪移,線條勾連,一個個冰冷的假設數據,在陳九口中化作清晰可見的因果鏈條和可預見的後果。
工部侍郎再也按捺不住,激動地拍案而起:“推演因果!如掌上觀紋!陳公子,此等法門用於工部河工漕運,必能事半功倍,防患於未然!奇才!真乃奇才!”
老翰林長歎一聲,看向陳九的目光充滿了複雜,既有對傳統被挑戰的不適,更有對這份清晰邏輯的歎服:“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喜歡退婚夜,我被公主撿屍了請大家收藏:()退婚夜,我被公主撿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