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係被仔細捋順,深埋於富含生機的基質中,嫩綠的頂芽則昂首向著天空。
每一次俯身,每一次指尖與泥土、與綠色生命的觸碰,都帶著一種近乎儀式的莊重。
兩人埋頭苦乾,汗水浸濕了衣裳。
直至日頭升到中天,一片約十步見方的微型藻田在木屋後誕生。
深褐的土壤映襯著點點新綠,整齊排列,沉默而充滿希望。
海鷂直起酸痛的腰,抹了把額頭的汗和泥,看著腳下這片剛剛誕生的土地,咧嘴一笑:
“快跟我說說,這片田又能種什麼!”
淩疏影的目光卻已投向更遠。
“海鷂,這片田,種向未來。”
她攤開一塊相對平整的碳化木片,魚刺筆尖蘸著耐水的深色藻汁,開始勾勒。
線條簡潔而精準,勾勒出木屋、水塔、新開辟的息壤藻田,甚至預留了未來擴大種植的區塊。
青靈的生態推演能力無聲加持。
將陽光路徑、季風方向、淡水引流、可能的汙染源隔離區,儘數轉化為圖紙上冷靜的標注與箭頭。
這不是農夫的田畝規劃,而是生態工程師的精密藍圖。
每一株基藻的位置,都對應著圖紙上一個精確的坐標點;
預留的通道,是為未來不同食用藻的隔離培育區;
水塔延伸出的虛線,指向一套尚未搭建,利用高度差的滴灌雛形。
圖紙雖然簡陋,卻有著簡潔、高效、通向未來的美感。
“不止這一塊田。”
淩疏影的聲音很平靜,筆尖在預留的空白區域點了點。
“肋帶菜要光照充足的高地,翡翠球藻喜陰濕,脂球藻的根怕澇……”
“這裡,這裡,還有屋後那片坡地,都要不一樣。”
“海上的藻田也要擴種。”
她指尖劃過圖紙上幾個標記點,如同將軍點閱未來的戰場。
圖紙下方,她開始列出清單:
不同配比所需的原料種類、預估用量、海鷂需要重點搜尋的區域。
文字與符號交織,構成一張通往豐饒的星圖。
海鷂湊過來,看著木片上那些她大半不認得的符號和線條,又看看屋後那片剛剛挺立起綠色身姿的小小藻田。
她看不懂淩疏影畫的圖,卻能看懂淩疏影眼中那簇沉靜的火焰,那是指向未來的光。
如果星球之上,有某位宇宙觀測者正在觀察,透過曆史煙雲,
他就會看到,未來那座浮於海上的史詩級城池,竟是從這張簡陋的圖紙開始的。
海鷂望著淩疏影畫的圖,嘿嘿一笑,摸了摸腦袋,
用粗糙的手指點了點圖紙上標記著需要“大量紫色海泥”的區域:
“明天退潮,我去把那片爛泥灘翻個底朝天。”
“淩大廚,做好吃的等我回來。”
“跟你一起去,一個人做,太累了。”
淩疏影望著這塊簡陋的設計圖,工作量龐大,在未來,隻靠她和海鷂完全不夠。
或許,是時候出發,去找找那位荒島上機械師了?
喜歡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請大家收藏:()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