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疏影問,她以為墨磐在拓展淨化渠的思路。
墨磐撥開一叢茂密的蕨類,頭也不抬:
“會發光的蟲子,晚上,林子裡有。”
淩疏影明白了她的意圖:
“你說螢火蟲?澄光島確實有,雨季前後比較多,你想用它們的光?”
“嗯,試試。”
墨磐的神色專注,帶著她特有的沉思。
最近難得一見淩疏影,墨磐也忍不住多聊了兩句。
“所以你這個營地,是完全使用原生材料搭建的?”
淩疏影愣了一下,“是。”
“我上島的時候,沒帶任何設備。”
幾句話聽得墨磐有些汗顏,沒再多問,怕自尊心受傷。
她轉頭進入林子,找到了幾處螢火蟲聚集的濕潤窪地,小心翼翼地觀察著那些在腐葉間明明滅滅的小光點。
收集活體螢火蟲並不容易,它們很脆弱。
墨磐放棄了直接捕捉大量螢火蟲的想法,轉而研究它們的習性。
她發現螢火蟲幼蟲同樣能發出微弱的熒光,而且相對容易在腐殖質豐富的濕潤環境中存活。
“需要地方,養它們。”
墨磐對淩疏影和海鷂說,“潮濕,有爛葉子,不能太亮,也不能太乾。”
一抹極淡的藻綠色在眼中轉瞬即逝,淩疏影立刻想到了合適的場所:
“堆肥區旁邊,背陰的那塊地就很濕潤,而且堆肥產生的熱量和腐殖質應該很適合。”
說乾就乾。
墨磐指揮人在堆肥區旁挖了幾個淺坑,底部鋪上厚厚的、半腐爛的樹葉和濕潤的泥土,又從島上收集了大量螢火蟲幼蟲放入其中。
她用細密的藤網覆蓋在坑上,防止成蟲飛走。
海鷂則帶著人,砍了些細竹子回來。
接下來的日子,墨磐的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這幾個“蟲坑”旁邊。
她調整坑的濕度,添加新的腐葉,觀察幼蟲的生長情況。
淩疏影也對她的工作頗有興趣,時不時也蹲在坑邊觀察,青靈無聲運轉。
生物,本質上屬於她的領域。
但她沒有乾預,而是給墨磐留出了充足的空間和方案餘地。
不久,墨磐就開始動手製作一種特殊的燈籠。
她用削薄的竹篾編成細密的網格籠子,結構精巧,既透氣又能防止螢火蟲逃逸。
籠子的框架則用堅韌的藤條加固。
“這籠子編得真細。”
“嗯,我自己設計的編法。”
“按照淩疏影的要求,儘可能減少對島內生態的影響,所以采用原生材料。”
海鷂拿起一個半成品,對著光看,“比咱編的魚簍還講究。”
“可蟲子那點光,怕是不夠亮,一個籠子裝幾十隻,腳底下都照不清。”
“不夠亮。”
墨磐承認,她正在給一個竹籠安裝提手,那是用柔韌的樹皮纖維搓成的繩子。
“所以需要很多籠子,放在一起,製作成光矩陣。”
她頓了頓,補充道,“還有彆的。”
“彆的?”
喜歡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請大家收藏:()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