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基因表達,不僅借鑒了青靈,還借鑒了上次在林子裡發現的植物。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淩疏影仔細檢測完最新一批藻苗的各項生理指標,發現藻苗已經成長。
她給這些強化巨藻起名叫“守望者”。
她召集了一些暫時有空的居民,包括幾個好奇的半大孩子,親自帶著他們,把培育好的“守望者”藻苗小心地裝在特製的保濕籃子裡,坐小筏去那十二處預定的節點。
到了水下,她親自示範,把藻苗的根部牢牢固定在礁石的縫隙或凹坑裡。這些藻苗的根部經過特殊處理,能分泌一種粘稠的生物膠質,很快就能讓周圍的泥沙碎岩凝固,形成牢固的天然固定點。
“它們會在這裡慢慢長大、蔓延,”淩疏影浮出水麵,對幫忙的居民和孩子解釋,水珠從她發梢滴下來,“不隻能像防波堤一樣減弱海浪對岸邊的衝擊,還能讓那些不懷好意的人,覺得靠近這裡更麻煩。”
她沒把防禦的事說得太嚇人,但大家看著那些明顯比普通海藻強壯的藻苗,眼裡都多了些安心。
處理完防禦體係的初步布置,淩疏影甚至沒好好休息,就馬上開始編課本。
畢竟是應出去的話,不乾不行,這活兒在彆人是件大事,在目前的她來說,難度並不高。
她找來島上經過防水處理的厚紙張,還有少量耐水的礦物顏料。
沒有印刷設備,她就親手畫、親手寫。
這項工作大多在她的木屋裡做,那張寬大的書桌第一次被圖紙和筆墨占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一冊是《澄光島常見生物圖鑒》。
她趴在桌上寫畫,筆觸精準又冷靜,仔細畫下雪蔓藻、蜜藻、銀鱗魚、巡極貝,還有藍熒苔蘚、地紋藤等幾十種動植物。
旁邊用工整清晰的字標注名稱、主要特點、能不能吃或有沒有其他用處、怎麼處理、需要注意什麼。
她的畫特彆寫實,甚至有點死板,但好處是每個細節都準確,讓人能照著圖找到對應的東西。
第二冊是《海上求生與急救常識》。
她整理了怎麼用日光蒸餾法獲取淡水、怎麼靠星象和洋流辨彆方向、怎麼處理常見的外傷和海中毒素、怎麼應對風暴和迷路,甚至怎麼利用淵渦附近的特殊現象等實用的保命知識,還配了簡單清楚的示意圖。
第三冊是《藻農初階》。
她用最淺顯的話,寫下種植和維護藻類作物的基礎方法,包括營養液的基礎調配比例、怎麼識彆和防治常見病害、收獲和儲存的最佳時間等。
目的是讓就算不識字的人,看著圖也能學個大概。
她趴在桌上工作時,神情很專注。
窗外的陽光透過棕櫚葉的縫隙,在她略顯疲憊但格外平靜的側臉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孩子們有時會悄悄聚在窗口探頭看,看到她筆下慢慢成形的逼真圖畫,忍不住發出小聲的、壓抑著的驚歎。
淩疏影偶爾會從圖紙上抬起頭,對他們淡淡地笑一下,然後繼續低頭寫畫——那笑容雖然淡,卻足夠讓孩子們開心地跑開。
這期間,她也沒停下對藻類的研究。
喜歡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請大家收藏:()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