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馬斯喀特國際機場時,跑道旁仍能看見戰爭留下的痕跡。
半截被炸毀的導航塔用藍色防水布包裹著,停機坪邊緣的沙地上,幾排臨時搭建的白色板房裡,拉卡政府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核對災民登記冊。
舷梯剛觸地,一名身著淺灰色製服、胸前彆著“重建協調署”徽章的年輕人便快步迎上來,他肩章上的銀色標識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路先生,我是拉卡政府派駐馬斯喀特的重建專員071,負責協助您的視察工作。”
車隊駛出機場,沿途的景象逐漸從機場的規整過渡到戰後的斑駁。
曾經繁華的馬斯喀特郊區,不少民房的牆麵還留著彈孔,被坦克履帶碾過的公路已用碎石臨時修補,路邊偶爾能看見背著紅十字包的誌願者,正給排隊的災民分發瓶裝水。
“戰事結束後,我們第一時間從拉卡控製區調派了2000名基層官員,”
071專員坐在副駕駛座上,回頭向路明彙報。
“他們都有戰後重建的經驗,現在主要負責災民登記、物資分發和臨時安置點搭建。”
抵達位於馬斯喀特南部的“綠洲安置點”時,正午的陽光正烈,卻擋不住安置點裡的忙碌。
成片的藍色救災帳篷沿著乾涸的河穀鋪開,每頂帳篷前都掛著寫有家庭編號的木牌,幾名穿著同款淺灰色製服的拉卡基層官員正圍著一張折疊桌忙碌——有的用阿拉伯語和英語雙語登記災民信息,有的拿著對講機協調物資車,還有人蹲在地上,幫一位裹著黑色頭巾的老婦人修補帳篷的破洞。
路明走近時,正看見拉卡官員將一瓶飲用水遞給一個滿臉通紅的小男孩。
男孩接過飲用水,怯生生地說了句“謝謝”。
拉卡官員立刻露出溫和的笑,輕聲回應“慢慢喝,不夠還有。”
“這些軍轉民政的官員最大的優勢就是‘無縫銜接’。”
陪同視察的拉卡地方官員解釋道。
“他們有豐富的戰後重建經驗,比如怎麼快速統計災民需求、如何避免物資浪費,甚至知道當地習俗裡哪些物資更受家庭歡迎。”
說話間,路明走到物資分發點,看見一名官員正拿著一份清單,跟當地誌願者核對。
“昨天登記的12戶新遷入家庭,每戶需要2床被褥、1個急救包,還有3戶有慢性病患者,記得把降壓藥和胰島素單獨分出來。”
清單上的字跡工整,每一項需求後都標著對應的家庭編號,旁邊還貼著一張小紙條,寫著“優先配送老人與兒童家庭”。
在安置點的醫療帳篷裡,拉卡醫生正給一位受傷的漁民包紮傷口。
漁民的手臂在戰爭中被彈片劃傷,傷口已經化膿,醫生一邊用生理鹽水仔細清洗,一邊輕聲安撫。
“彆擔心,每天來換一次藥,兩周就能好。”
帳篷外,另幾名拉卡官員正用石灰在空地上畫著標記——這裡即將搭建臨時學校,他們手裡的圖紙上,教室、操場、衛生間的位置標注得清清楚楚,甚至預留了給殘疾兒童的無障礙通道。
“我們參考了阿勒頗的重建經驗。”
071專員指著圖紙說,“學校不僅要快建,還要安全,所以選址避開了曾經的交火區,牆體也會用加固材料。”
傍晚時分,路明坐在安置點的臨時指揮帳篷裡,翻看克隆人官員提交的工作周報。
報表上的數據詳實:三天內完成1200名災民登記,分發飲用水1.5萬升、壓縮餅乾800箱,搭建醫療帳篷5頂、臨時廁所20個,甚至還有一欄“災民滿意度調查”,92的受訪者勾選了“基本需求得到滿足”。
這時,一名拉卡官員拿著一本筆記本走進來,上麵記著幾戶特殊家庭的需求。
“071專員,有兩戶家庭是漁民,他們想儘快恢複捕魚,能不能幫忙修補漁船;還有一戶有個即將高考的學生,需要安靜的學習空間。”
071專員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寫下批示:“協調漁業部門提供修補工具,在學校帳篷旁增設‘學習角’,配台燈和桌椅。”
路明麵帶微笑的看著071專員處理政務,欣慰的點點頭。
離開安置點時,夕陽正把沙漠染成金紅色。遠處的帳篷區裡,孩子們的笑聲漸漸多了起來,幾名官員還在帳篷間穿梭,手裡拿著手電筒,逐一檢查帳篷的安全。
071專員望著這一幕,對路明說:“我們的目標是三個月內,讓80的災民能返回修繕後的家園,剩下的會安置到新建的臨時社區。”
路明看向窗外,晚風拂過帳篷,藍色的帆布輕輕晃動,像一片正在複蘇的海洋。
他知道,阿曼的戰後重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這些帶著經驗與耐心的克隆人官員,正用他們的高效與細致,在這片飽經戰火的土地上,一點點織就希望的經緯。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