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二十六晚上支開他娘之後問楊遠信:“爹,不行我再往外拿點兒?”
楊遠信想了想:“暫時用不著,我前段時間收的二百塊兒大洋還沒動呢,你娘手裡約莫還有點兒,等缺了我再跟你說。”
爹娘心裡有數,楊福平就沒多問。
年前剩下的這幾天,家家戶戶都飄出來了食物的香味。
二十七上午,隔壁呂嬸子過來問:“嫂子,您家裡的雜拌兒買了沒有,要是沒買,讓福安領著我們家這兩個去南貨鋪子轉一圈兒?早前買了幾斤,還沒過年呢,都讓仨孩子給吃完了!”
雜拌兒,就是用各種乾果,比如花生、膠棗、榛子、栗子跟蜜餞摻和成的,普通的雜拌裡乾果上帶皮兒,高級的雜拌兒裡乾果光是仁兒!)
李水仙一拍腦門:“我說呢,怎麼少點兒東西,福平跟福安大了之後,也不問我要了,這倆小的,估計還沒明白過來,行吧,讓福安跟著去,玉娟還跟著去嗎?”
呂嬸子家裡連個幫手都沒有,過年隻能抓著閨女跟林老師上手:“出去啥啊,家裡衛生還沒收拾完呢,讓那倆人出去,也能騰出來乾活的地兒,不然乾點兒啥都喊娘。”
李水仙喊福安:“去,帶倆弟弟去買點兒雜拌兒去。”
說著估算著掏了幾張票子打發小兒子去逛街,然後繼續跟呂嬸子在門口嘀咕,什麼老爺們兒多自在,天天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過個年給家裡女眷累的腰都直不起來······
基本都是呂秀玲在說,李水仙時不時的應和。
這讓出來進去的楊福平聽的腦袋“嗡嗡嗡嗡”
實在沒忍住,打斷道:“今年的饅頭怎麼蒸?”
這下說到了兩位家庭主婦的專業領域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商量了幾句之後,李水仙跟呂秀玲決定還按往年的樣子合作。
等到明天,也就是二十八的時候,把稱好的麵拿過來,兩家一起乾活。
一斤麵出幾個饅頭基本上心裡都有數,最後按個分饅頭跟窩頭就行。
這可是要吃上七八天的主食,兩家吃的都不算少,不是個小工程。
至於其他的,倒也沒必要湊一起。
呂秀玲想起來一件事兒:“咱們胡同老郭家媳婦,前兩天買菜的時候碰到了,聽她說老郭供職的飯店,東家兒子接手非要改成洋人的那種西餐廳,把這些個老夥計都撤了。
往年這會兒,老郭正是忙的時候,這兩天已經貓家裡了,說是過完年再找活兒,這會兒接點兒散活兒,那些個扣肉肘子啥的要是自家不想做了,可以去他家買!
提前一天說就行,就比咱們自己做多個手工費。”
這倒是個好主意,想想每年給鴨子脫毛脫到崩潰,楊福平堅決舉手擁護。
當然他說了也不算,還得看李水仙什麼想法。
沒成想,他娘一口否決!
“不值當,總共就那麼幾斤肉,都不夠加工費!”
呂嬸子讚許道:“我也這麼回他的,我家這,把餃子餡兒的肉備好了,又買了隻鴨子跟條魚。
多的那麼點兒還備著過年上供呢。
哪有多餘的葷腥再讓他給代勞。”
喜歡活在民國當順民請大家收藏:()活在民國當順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