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誘敵計劃的艱難推進
在聯合艦隊的“華夏號”指揮艙,林軒盯著星圖上慢慢靠近的厄煞艦隊,機械手指在預設的伏擊位置停了一會兒。
他沒料到,對方的指揮官這麼機靈,已經察覺到了不對勁。
但誘敵深入的計劃已經開始,現在隻能硬撐著繼續執行。
這計劃從一開始,就像是撞上了硬礁石,沒那麼順利。
這場慘烈的誘敵戰打了三天,把卡隆星到伏擊區之間的星域,炸成了一條燃燒的通道。
第一天的引誘,故意做得笨手笨腳的。
亞瑟帶領的100艘誘敵戰艦,像銀色的梭子一樣,在卡隆星軌道外圍的岩石塊之間穿來穿去,還分成了20個小隊。
他們借著能量亂流的掩護,一次次招惹那80艘追來的厄煞戰艦。有時候,他們會用引力諧振炮試探著轟擊采礦區的防禦塔,藍色的光束打在塔身上,炸開一圈圈衝擊波。
這炮是通過疊加引力波製造時空波紋,能把分子之間的連接撕裂,對實體的戰艦破壞特彆大。
有時候,他們還故意讓幾艘戰艦的引擎噴口超負荷運轉,在大氣層邊上拖出特彆顯眼的等離子尾跡。
一開始,追擊的厄煞戰艦還很警惕,隻在遠處用紅色的力場坍縮炮鎖定他們的航線。
這種力場坍縮炮的原理是通過扭曲局部時空造成引力坍縮,對能量護盾的穿透力特彆強,射程比諧振炮還要遠2萬公裡。
直到亞瑟的艦隊“慌慌張張”地往霧隱星域的方向撤退,還故意在身後留下三艘受傷的戰艦當誘餌,厄煞戰艦才有所行動。
那些戰艦的護盾在卡隆星防禦炮的轟擊下閃爍不定,像瀕死的獵物在原地掙紮。
厄煞艦隊終於有行動了。80艘戰艦分成兩撥,50艘緊緊跟在後麵追,30艘則去圍攻那三艘受傷的戰艦。
就在那三艘傷艦最後時刻引爆引擎,用爆炸產生的煙塵掩護大部隊衝出卡隆星的防禦圈時,厄煞艦隊的追擊隊形已經被撕開了第一個口子。
第二天,雙方在隕石比較少的地方繼續交火。亞瑟的艦隊不直著往後退了,而是靠著零星的岩石塊走“s”形繞圈,每次轉彎都正好躲到厄煞戰艦打不到的角度。
他們算準了卡隆星的引力會乾擾遠程瞄準,特意把戰場拉到行星的洛希極限邊上。那裡的潮汐力會讓戰艦的護盾能量不穩定,厄煞艦隊的坍縮炮總打偏,光束打中隕石炸出來的金屬塊,反倒成了掩護亞瑟艦隊的東西。
最關鍵的一次誘騙發生在午夜。
亞瑟的誘敵艦隊故意裝作燃料不夠了,20艘戰艦脫離了大部隊,朝著小行星群靠過去。這一招果然管用,30艘厄煞戰艦脫離了自己的大部隊,追了上來。
等這些敵艦鑽進小行星群後,誘敵艦隊突然從兩邊衝了出來。他們用引力諧振炮發出的藍光,在隕石之間織成了一張火力網,同時還發射了反物質魚雷。
魚雷攜帶的反氫與艦體正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洪流可瞬間熔穿合金裝甲,將追兵分割成三段,每段都被困在不同的隕石縫隙裡。
雖然最終沒能殲滅追兵,卻成功讓這30艘厄煞戰艦與主力拉開了兩小時的航程,為後續的伏擊爭取到了時間差。
這一天結束時,卡隆星的光暈已縮成星圖上的一個藍點,誘敵艦隊損失9艘戰艦,卻將厄煞追擊艦隊誘向了伏擊區的第一道能量亂流帶。
第三天的誘敵戰在伏擊區外圍的釹167結晶帶打響。
亞瑟的誘敵艦隊突然改變策略,不再撤退,而是依托結晶礦脈與厄煞艦隊展開對攻。他們算準敵方驕橫,故意在釹167結晶密集區露出側翼。
當80艘敵艦追入這片區域,結晶礦脈突然爆發出強電磁脈衝,釹167的強磁性會乾擾能量粒子的自旋,導致厄煞戰艦的跨艦能量鏈路瞬間中斷,護盾共享係統失效。
誘敵艦隊的引力諧振炮立刻齊射,藍色光束在敵艦表麵炸開環形衝擊波,7艘敵艦的裝甲被震成碎片,殘骸在能量亂流中翻滾成燃燒的火球。
剩下的敵艦慌忙後撤時,又被遊擊小隊用反物質魚雷分割成三段。
戰場環境隨戰鬥白熱化愈發猙獰。甲烷結晶被炮火點燃,在真空裡形成淡綠色火環。
這是甲烷與星際氧原子在高溫下反應,產生的激發態分子會發出特定波長的熒光。
厄煞艦隊的反撲愈發凶狠,坍縮炮齊射的光芒在結晶帶炸開一個個扭曲的真空窟窿。誘敵艦隊在此番衝擊下損失慘重,陣型三度被撕裂,又三度借著隕石群的縫隙掩護完成頑強重組。
當卡隆星最後一縷微光隱沒在星塵背後,誘敵艦隊終於將殘餘的68艘厄煞追擊艦,儘數引入了伏擊區的核心地帶。
三天的誘敵之路,最終在這片死亡星域畫上了句號。不過,厄煞文明的120艘策應戰艦始終遠遠躲在安全區域觀察,並未隨那68艘追擊艦一同進入核心伏擊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26.2伏擊戰的爆發與危機
“報告!緊急報告!”通訊頻道裡突然炸出亞瑟帶著電流雜音的呼喊,他的聲音因急促的喘息微微發顫,“我們已成功將厄煞追擊艦隊引入核心區,但……但他們的策應艦隊沒動!至少一百艘還在伏擊圈外遊弋,距離太遠,沒有上鉤!”
“機不可失,來多少打多少!”林軒的聲音緊接著響起,400艘埋伏周圍的聯合艦隊戰艦如蟄伏的獵手從隕石後滑出。
這裡的能量亂流已狂暴到能扭曲光束,遠處卡隆星的工業廢料雲在視野裡縮成一團汙濁的褐點,而伏擊帶的隕石群正像等待捕獵的野獸,在黑暗中閃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萊拉夫人率領的200位念力師拂動指尖,萬千道淡金色的靈絲如活物般竄出,如蛛網纏縛般精準鎖死敵人戰艦的炮管。
瑟隆長老的240位念力師催動“隕石動能彈”——數十塊直徑數公裡的岩塊被淡金色靈絲死死縛住,隨著念力驟然爆發,靈絲如繃緊的巨弦將岩塊猛地彈射出去,瞬間加速至亞光速。此刻,超高速物體的衝擊力可媲美小型核彈,帶著撕裂真空的呼嘯撞向敵陣。
伏擊戰初期,聯合艦隊借著能量亂流與隕石群的掩護,將戰術優勢發揮到極致。
引力諧振炮依托釹167結晶帶的強電磁環境,精準撕裂厄煞追擊艦的護盾。
念力師們操控的隕石流順著時空褶皺突襲,屢屢撞穿敵艦薄弱的引擎艙。
憑借對戰場環境的熟稔,聯合艦隊以損失9艘的代價,將厄煞艦隊68艘追擊艦分割圍殲至僅剩12艘,火力輸出效率甚至短暫壓製了敵方。
此時的聯合艦隊雖消耗不小,但彈藥儲備尚能支撐,念力師的靈絲也仍保持著穩定的光澤。
卡隆星基地的指揮中心內,巨大的全息沙盤上,代表追擊艦的紅點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黯淡。托尼站在沙盤前,指尖懸在半空,看著最後幾簇紅點被代表聯合艦隊的藍線吞噬,瞳孔微微收縮。
“看來……我們掌握的情報出了偏差。”他對著通訊器開口,聲音透過基地的擴音係統傳出,平穩中帶著一絲冷靜的審視,“聯合艦隊的戰爭科技不止三級水準,這分明是突破了四級低等宇宙文明的戰力。”
他抬手劃過沙盤上誘餌艦隊的行進軌跡,那裡的能量殘留數據正隨著戰場同步更新:“誘餌艦隊之前故意壓製實力,倒是比預想中聰明得多。”
話音剛落,他轉身走向主控製台,按下紅色通訊按鈕:“策應艦隊聽令,立刻從側翼星軌切入,以最大航速支援追擊艦隊,務必保留有生力量。”
就在此時,戰術屏突然亮起刺目的紅光。
120艘厄煞策應艦的引擎在戰場邊緣激起藍白色漣漪,高速穿插進戰場。
132艘對380艘,數字優勢在科技代差麵前不堪一擊。
厄煞策應艦隊的加入,瞬間逆轉了戰力天平。132艘戰艦展開的集群護盾如銅牆鐵壁,聯合艦隊的炮火擊中後僅能激起零星漣漪。
對方坍縮炮的射程與穿透力遠超預期,每一輪齊射都迫使聯合艦隊防線後撤數千公裡。
更致命的是科技代差帶來的資源壓製,厄煞補給艦30分鐘即可完成一艘戰艦的能量補給,而聯合艦隊的彈藥儲備在連續8小時高強度交火後已見底,引力諧振炮的充能間隔從3分鐘拉長至10分鐘。
念力師們的靈絲在持續透支下愈發黯淡,萊拉夫人指尖的絲線甚至開始出現斷裂的紋路,原本能操控百噸隕石的念力,此刻連維持小型防禦屏障都顯吃力。
“敵人的科技壓製太明顯了!我們快……快支撐不住了……”伊瑟拉戰士在通訊頻道裡的嘶吼被爆炸雜音淹沒。
當厄煞艦隊的自適應護盾修複速度穩定在0.2秒次,聯合艦隊的攻擊徹底淪為徒勞。
聯合艦隊戰艦在厄煞艦隊坍縮炮的轟擊下接連墜落,殘存的200艘艦隻連基本的防禦陣型都難以維持。
念力師中開始出現因精神力透支昏迷的情況,失控的隕石流甚至誤撞己方戰艦。
曾經憑借戰術與環境優勢勉強抗衡的局麵,已徹底淪為資源與科技碾壓下的單方麵潰敗,防線的裂口如同被潮水衝刷的沙堤,在敵軍持續的火力衝擊下加速崩塌。
與此同時,埃隆發現空間標記信標的全息投影越來越模糊。
信標不斷被流彈摧毀,僅剩的7個隻能傳回大致坐標。
戰局正一步步滑向對聯合艦隊不利的深淵。
華夏文明的人們望著戰術屏上不斷失守的坐標,拳頭攥得死緊,指節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