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兆齡!你助紂為虐,禍亂荊襄!奉李將軍令,拿你歸案!”周副將聲如洪鐘,長刀直指!
“反了!反了!李定國你好大的膽子!”汪兆齡驚駭欲絕,麵無人色,倉皇拔劍,“給我擋住!擋住!”
然而,王府的守衛在李定國蓄謀已久的精銳麵前,不堪一擊!短暫而激烈的抵抗瞬間被粉碎!汪兆齡被如狼似虎的士兵按倒在地,捆得如同粽子,嘴裡塞上了破布,隻能發出絕望的嗚咽。
幾乎同時,四門被迅速控製,城頭換上了李定國的“李”字大旗和臨時趕製的“安民靖難”白色認旗!通往汪兆齡親信宅邸和頑固據點的道路被封鎖,反抗者被迅速鎮壓!整個行動快如閃電,精準狠辣!當大多數襄陽軍民還在懵懂中時,這座荊襄重鎮,已在短短一個時辰內,易幟換天!
襄陽城西,李定國全身披掛,在親兵的簇擁下,登上西門城樓。
初升的朝陽將金色的光芒灑滿城頭,也照亮了城下漸漸聚集、臉上帶著驚疑與茫然的百姓。城牆上,沾滿血汙的“大西”旗幟被扯下,扔進火堆焚燒。嶄新的“李”字大旗和“安民靖難”的白旗在晨風中獵獵飄揚!
李定國深吸一口氣,聲如洪鐘,借助簡易的傳聲筒,聲音清晰地傳遍城下:
“荊襄的父老鄉親們!我,李定國!今日在此宣告!”
“張獻忠倒行逆施,暴虐無道!視黎庶如草芥,視荊襄為屠場!其北上舞陽,窮途末路,已成困獸!汪兆齡助紂為虐,已被擒拿!”
“我李定國及麾下數萬將士,不願再為虎作倀!不忍再見鄉親受苦!今日,我等舉起義旗!脫離暴政!歸順川東經略林宇林大人!”
“林大人仁德布於四海,新政澤被川東!其‘深根固本’之道,乃救世安民之良方!自今日起,襄陽,重歸大明!遵林大人號令!止戈息兵,安民屯墾!開倉放糧,撫恤孤寡!凡願安居樂業者,皆受官府庇護!凡願共保家園者,皆可投軍效力!我李定國在此立誓,必以手中刀槍,護荊襄一方安寧!若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城下死寂片刻,隨即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與痛哭聲!
“李將軍萬歲!”
“林青天萬歲!”
“有活路了!有活路了!”
飽受摧殘的百姓如同絕處逢生,紛紛跪倒在地,泣不成聲。無數人湧向城門,想要一睹這位帶來希望的將軍。開倉放糧的粥棚迅速搭建起來,熱氣騰騰的米粥香氣彌漫,安撫著饑餓的腸胃,也溫暖了絕望的心靈。
李定國看著城下激動的人群,看著士兵們開始有序地維持秩序、分發粥食,胸中激蕩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情緒。是解脫,是責任,更有一份沉甸甸的、對未來的期許。他終於掙脫了暴政的枷鎖,踏上了那條向往已久的“深根固本”之路。荊襄,這片浸透血淚的土地,終於迎來了第一縷新生的曙光。
數日後,舞陽,殘破縣衙。
絕望的暴虐已到了儘頭。張獻忠如同籠中瘋虎,在彌漫著腐臭氣息的大堂內咆哮嘶吼。襄陽易幟、李定國歸順川東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徹底擊碎了他最後一點僥幸!他視為根基的荊襄,他最後的退路,竟被自己最器重的義子親手葬送!
“叛徒!逆子!李定國!老子要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張獻忠雙眼赤紅,狀若瘋魔,瘋狂地劈砍著大堂內的桌椅,“還有林宇!川東!老子做鬼也不會放過你們!”
然而,回應他的隻有空蕩蕩的回音和門外守衛驚恐的眼神。城中糧儘援絕,士兵逃亡日眾。僅存的死忠在饑餓和恐懼中,眼神也漸漸變得飄忽而危險。
就在張獻忠狂怒咆哮之際,縣衙外突然傳來震天的喊殺聲和火銃的爆響!
“殺張獻忠!為鄉親報仇!”
“川東天兵到了!投降不殺!”
一支打著“川東新軍”旗號、人數不多卻極其精銳的部隊(實為趙猛派出的接應偏師,配合當地反抗力量),如同尖刀般突入了混亂的舞陽城!早已對張獻忠恨之入骨的城內百姓和殘餘的、不願陪葬的士兵,紛紛倒戈!裡應外合之下,抵抗迅速瓦解!
張獻忠的親兵死戰不退,卻寡不敵眾,紛紛倒在血泊中。張獻忠本人揮舞著九環大刀,如同受傷的野獸,在親兵護衛下衝出縣衙,試圖突圍。然而,四麵八方都是憤怒的仇敵和冰冷的刀槍!
“張獻忠!納命來!”一個手持長槍、渾身浴血的漢子(葉縣逃亡的鄉勇首領)紅著眼睛撲上!
噗嗤!
長槍貫胸而過!張獻忠龐大的身軀猛地一震,難以置信地看著胸前透出的槍尖。他張了張嘴,想發出最後的咆哮,卻隻湧出一股股滾燙的鮮血。這位攪動天下風雲、雙手沾滿無數鮮血的“八大王”,眼中最後的光芒迅速黯淡,帶著無儘的怨毒與不甘,重重地撲倒在舞陽城冰冷的、浸透血汙的泥土之上。
他的屍身很快被憤怒的人群淹沒。一代梟雄,最終以最屈辱的方式,結束了他充滿血腥與毀滅的一生。他妄圖建立的“根基”,連同他本人,都化為了滋養仇恨田野的腐朽肥料。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飛向荊襄,飛向川東。張獻忠的時代,結束了。荊襄,在血與火的洗禮後,終於掙脫了暴政的枷鎖,迎來了歸向“深根固本”的新生。而川東的林宇,靜立在白帝城頭,望著東方初升的朝陽,知道一個更加複雜、卻也充滿希望的時代,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