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郊外的實戰化攻城訓練場,一座按一比一比例搭建的模擬城牆拔地而起。城牆高兩丈、寬一丈,由黃土混合碎石夯實而成,牆麵還特意留出箭垛與瞭望口,與真實城池的防禦結構彆無二致。城牆下,紅藍雙方的陣地早已劃分完畢——紅方(新軍)陣地前,數門“震天雷”二代火炮整齊排列,炮口直指城牆;藍方(模擬守軍)則在城牆上布置了稻草人守軍,還架設了幾門仿製的舊式火炮,營造出嚴陣以待的氛圍。
初春的陽光格外明媚,灑在陣地上,為冰冷的武器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紅方陣地中央,一座高達三丈的木質指揮塔格外醒目,塔頂端架設著一組奇特的青銅鏡陣——這是葉夢珠依據戚繼光《練兵實紀》中的“燈旗傳訊法”改良而成的光學信號係統,也是今日攻城訓練的核心革新之一。
指揮塔頂端,三名身著灰色工裝的信號兵正圍著青銅鏡陣忙碌。這組鏡陣由八麵直徑三尺的青銅鏡組成,鏡麵經過精細打磨,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鏡架采用鉸接結構,可靈活調整角度,將陽光反射至不同方向。“王小石!校準目標!”信號兵隊長高聲喊道。
觀測手王小石快步登上指揮塔,手中握著一具單筒測距儀——這是格物院仿製荷蘭望遠鏡製成的觀測工具,鏡筒由黃銅打造,鏡片經過研磨,可將遠處景物放大三倍。他將測距儀對準藍方城牆,緩緩調整焦距,城牆上的稻草人守軍、箭垛的細節清晰可見。“報告!目標距離八百步,鏡陣角度需向東調整五度!”王小石的聲音清晰傳入信號兵耳中。
信號兵立刻調整鏡架角度,八麵青銅鏡同時轉向,將陽光反射成一束耀眼的光柱,直指紅方陣地西側的爆破組。“啟動密碼信號!按《武經總要》鼓點節奏傳遞指令!”隊長取出一本泛黃的《武經總要》,翻到“鼓點傳令”章節,“第一組信號:兩短一長,代表‘爆破組準備’!”
信號兵操縱鏡陣,通過快速遮擋鏡麵,讓反射光形成“短短長”的閃爍頻率。遠處的爆破組陣地,一名觀測兵正舉著一麵小青銅鏡接收信號,他看著閃爍的光柱,對照手中的《武經總要》鼓點表,立刻喊道:“收到指令!爆破組準備!”整個傳訊過程不過十息,比傳統的旗語、號角快了數倍,且不受距離與噪音乾擾,在陽光充足的白天,傳輸距離可達三裡,精準度極高。
“第二組信號:三短兩長,代表‘火炮組預熱’!”隨著指令,鏡陣再次閃爍,光柱轉向紅方火炮陣地。火炮組士兵看到信號後,立刻開始清理炮膛、裝填火藥,動作迅速而有序。王小石繼續用測距儀觀測藍方城牆,時不時調整參數,將城牆的薄弱點位置通過鏡陣傳遞給各作戰小組——青銅鏡陣不僅能傳遞指令,還能通過不同的閃爍頻率標注目標位置,實現了“觀測傳訊指揮”的無縫銜接。
“所有小組注意!最後一組信號:一長三短,代表‘五分鐘後發起總攻’!”鏡陣閃爍的光柱在各陣地間依次掃過,紅方將士們看到信號後,紛紛握緊手中的武器,眼神變得銳利起來。陽光透過青銅鏡,在陣地上劃出一道道金色的光線,仿佛為新軍的進攻吹響了號角。
紅方陣地西側,爆破組早已做好準備。組長趙剛正帶領隊員檢查火藥包——這些火藥包是格物院最新改良的產品,在傳統黑火藥中摻入了鋁粉(依據《天工開物?五金篇》中的鋁粉提純技術製成),經測試,爆速比純黑火藥提升了近一倍,爆破威力大幅增強。“檢查引信!確保是防水紙筒裝硝化引藥!”趙剛仔細查看每個火藥包的引信,這些引信由葉夢珠的化學作坊量產,紙筒內裝的硝化引藥是17世紀歐洲成熟技術,點火速度快,且防水防潮,即便遇到潮濕天氣也能正常使用。
“開始埋設火藥包!”爆破組隊員扛著火藥包,借著地形掩護,悄悄靠近藍方城牆。他們在城牆根部的薄弱點(經王小石觀測標注)挖掘了三個深三尺的坑洞,將火藥包放入坑中,引信一端露出地麵,用石塊輕輕壓住。“引信連接完畢!撤退至安全區域!”隨著最後一名隊員撤離,爆破組全員退到五百步外的掩體後,等待總攻指令。
“總攻開始!火炮組射擊!”指揮塔上,林宇的指令通過青銅鏡陣傳遞到各陣地。紅方的“震天雷”二代火炮率先開火,“轟——轟——”實心彈帶著呼嘯,砸向藍方城牆,牆麵瞬間被砸出幾個大坑,碎石飛濺。藍方城牆上的仿製火炮也開始反擊,卻因射程與精度不足,炮彈大多落在紅方陣地前的空地上,未能造成實質威脅。
“爆破組點火!”隨著信號,趙剛按下手中的點火器(通過長導線連接引信)。遠處的引信瞬間被點燃,“滋滋”地冒著火星,迅速燒向火藥包。
“轟隆——!!!”三聲驚天動地的悶響接連響起,藍方城牆根部的三個火藥包同時爆炸!巨大的衝擊波瞬間掀起漫天塵土,城牆在劇烈的震動中開始坍塌,牆麵出現數道巨大的裂縫,磚石如同雨點般往下掉。城牆上的稻草人守軍、仿製火炮被瞬間掀飛,藍方的旗幟也被衝擊波卷得粉碎,在空中飛舞。
煙塵漸漸散去,原本完整的城牆已坍塌近半,形成一個巨大的缺口,足夠紅方士兵衝鋒而入。紅方陣地上,將士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改良火藥的爆破威力,遠超所有人的預期,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攻城戰中,新軍將不再需要付出巨大傷亡去攀爬城牆,隻需通過精準爆破,便可快速打開突破口。
攻城訓練結束後,林宇、葉夢珠、王小石等人來到坍塌的城牆前,查看爆破效果。葉夢珠蹲在城牆廢墟旁,撿起一塊帶有燒灼痕跡的石塊,說道:“鋁粉的加入確實提升了爆速,但還能優化——下次可在火藥包外層加裝鐵皮,增強爆破時的破片殺傷,同時擴大缺口範圍。”王小石則拿著測距儀,記錄著爆破點的位置參數:“鏡陣傳訊非常精準,不過在陰天或夜間,光學信號會受影響,後續可加入夜間用的油燈信號,與鏡陣配合使用。”
林宇看著坍塌的城牆,又看向不遠處正在收拾裝備的將士們,心中感慨萬千:“青銅鏡陣源自戚少保的傳訊法,改良火藥融合了《天工開物》的技術與西洋的硝化引藥——可見新技術並非要完全拋棄傳統,而是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在中西技術的融合中找到製勝之道。”
戚少泉也隨同在旁,他看著青銅鏡陣反射的陽光,又看著城牆廢墟上的爆破痕跡,眼中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固執,取而代之的是對新技術的認可:“大帥所言極是,這般精準的傳訊、這般強大的爆破,是傳統戰術無法比擬的。末將明白了,唯有與時俱進,才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