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除了差役,還有幾位護送的士兵。他們一路上對林夏還算客氣,但眼神中仍帶著一絲警惕。林夏知道,在他們眼中,自己是一個敢在詩中直言朝廷弊病的危險人物。
行至中途,他們在一家驛站稍作休息。林夏坐在驛站的院子裡,看著天邊的晚霞,心中思緒萬千。這時,一位士兵走了過來,坐在他旁邊,好奇地問道:“林公子,我實在不明白,你為何要寫那樣的詩?你就不怕惹來殺身之禍嗎?”
林夏微微一笑,目光堅定地說道:“我寫這些詩,並非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些在雲漠關受苦的百姓和將士。我雖隻是一介布衣,但也有一顆愛國之心。看到邊防如此破敗,百姓生活如此艱難,我若沉默不語,良心難安。至於生死,我早已置之度外。”
士兵聽了,不禁對林夏心生敬佩,默默點了點頭,說道:“林公子,你是個有膽識的人。希望此次進京,你能一切順利。”
休息片刻後,他們繼續趕路。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終於遠遠望見了京城的巍峨城牆。林夏望著那高聳入雲的城牆,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期待著能麵見皇帝,陳述自己的觀點,又有些忐忑,不知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命運。
當他們踏入京城的那一刻,熱鬨繁華的京城景象映入眼簾,與雲漠關的荒涼形成鮮明對比。林夏卻無心欣賞這繁華,他的心思全在即將到來的麵聖之上,一場決定他命運,或許也將改變雲漠關命運的會麵,即將拉開序幕。
皇宮金鑾殿內,氣氛莊嚴肅穆。女帝蕭月瑤高坐龍椅之上,目光威嚴地注視著殿門。群臣分列兩旁,神色各異,都在等待著那個因詩而聞名的林夏到來。
隨著一聲“林夏覲見”,林夏身著樸素衣衫,卻身姿挺拔地走進殿內。他昂首挺胸,大步走到殿中,對著皇帝行了一個標準的大禮:“草民林夏,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蕭月瑤微微打量了林夏一番,見他雖衣著簡陋,卻氣質不凡,眼神中透著一股堅定與自信,心中不禁對他多了幾分好奇。“林國師,你可知朕為何召你進京?”蕭月瑤開口問道。
林夏不卑不亢地答道:“草民猜想,定是因草民所寫的《雲漠關》組詩。草民自知詩中言辭大膽,冒犯了朝廷威嚴,今日特來請罪。”
蕭月瑤微微皺眉,說道:“你這詩,在京城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百姓們議論紛紛,朝堂之上也爭論不休。有人說你是在造謠生事,詆毀朝廷,也有人說你是在為民請命,針砭時弊。你且說說,為何要寫這樣的詩?”
林夏深吸一口氣,挺直脊梁,慷慨激昂地說道:“女帝陛下,草民雖生於偏遠之地,卻心懷天下。雲漠關乃我朝邊防要地,可草民親眼所見,那裡戍邊將士生活艱苦,缺衣少食,防禦工事破敗不堪。戰爭來臨之時,他們隻能以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鐵騎,無數將士戰死沙場,百姓流離失所。草民痛心疾首,故而以詩為劍,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視,改善雲漠關的邊防狀況,讓將士們能安心戍邊,百姓們能安居樂業。草民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願以性命擔保。”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部分大臣麵露驚訝之色,他們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布衣竟有如此膽識,敢在皇帝麵前直言邊防弊病。而那些原本主張嚴懲林夏的大臣,此刻也不禁陷入沉思。
蕭月瑤聽了林夏的話,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轉頭看向群臣,問道:“諸位愛卿,林國師所言,你們可曾知曉?”
陳將軍出列,神色有些尷尬,說道:“陛下,雲漠關地處偏遠,消息傳遞不便,臣等雖知曉邊防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知曉竟如此嚴重。”
蕭月瑤冷哼一聲,說道:“你們身為朝廷大臣,肩負著保家衛國、治理天下的重任,卻對邊防之事如此疏忽,實在令朕失望。如今林夏以一首詩,讓朕知曉了雲漠關的真實情況,你們可有何話說?”
眾大臣紛紛低頭,不敢言語。這時,宰相李大人出列,說道:“陛下息怒。林夏所言,雖讓我等震驚,但也為我等敲響了警鐘。如今之計,應即刻著手整頓雲漠關邊防,加強防禦,改善將士待遇。至於林夏,他雖言辭過激,但一心為國,且詩才出眾,臣建議陛下給予他一個機會,讓他參與到邊防整頓之事中來,或許能發揮他的才能。”
蕭月瑤沉思片刻,點頭說道:“李愛卿所言有理。林夏,朕念你一片赤誠之心,且詩中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便饒你此次冒犯之罪。今朕命你為雲漠關邊防參事,協助陳將軍整頓邊防,你可願意?”
林夏大喜過望,連忙跪地謝恩:“草民謝陛下不殺之恩,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定當竭儘全力整頓雲漠關邊防。”
朝堂之上,眾人見皇帝如此處置,皆暗暗佩服皇帝的英明決斷。一場因詩而起的風波,似乎就此平息,而林夏也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他將帶著自己的抱負與理想,踏上雲漠關,開啟一段改變邊防命運的征程。
林夏領命後,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收拾行囊,跟隨陳將軍一同奔赴雲漠關。一路疾馳,他們終於抵達了這座令林夏牽腸掛肚的邊關重鎮。
站在雲漠關城門前,林夏望著那斑駁破舊的城牆,心中五味雜陳。城門處,士兵們神色疲憊地值守著,往來的百姓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對生活的無奈。
陳將軍看著眼前的景象,眉頭緊皺,對林夏說道:“林大人,看來這雲漠關的情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糟糕。”
林夏微微點頭,堅定地說:“陳將軍,既然陛下信任我們,將整頓邊防的重任交給我們,我們定要全力以赴,改變這一切。”
二人走進關城,隻見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鋪大多關門歇業,偶爾有幾個行人匆匆而過,也是神色慌張。他們來到軍營,營地裡一片雜亂,士兵們衣衫襤褸,武器陳舊不堪。
林夏和陳將軍召集了一眾將領,召開軍事會議。會上,林夏詳細詢問了雲漠關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防禦工事等情況,將領們一一作答,言語中透露出諸多無奈與困難。
了解完情況後,林夏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對眾人說道:“諸位將軍,雲漠關如今麵臨重重困境,但我們絕不能退縮。從今日起,我們要齊心協力,整頓軍備,加強防禦。首先,要改善士兵們的生活條件,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糧草和衣物;其次,要對武器進行更新換代,加強訓練,提高士兵們的戰鬥力;最後,要重新修繕防禦工事,加固城牆,設置烽火台,確保能及時發現敵人的動向。”
將領們聽了林夏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但也有人提出了擔憂:“林參事,您所言極是,可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我們從何處籌集呢?”
林夏微微一笑,說道:“此事我已考慮過。我會即刻上書朝廷,請求陛下撥發專項資金用於整頓邊防。同時,我們也可以發動關城內外的百姓,讓他們參與到防禦工事的修繕中來,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這樣既能解決部分資金問題,又能讓百姓們增強對關城的歸屬感。”
會議結束後,林夏和陳將軍立刻行動起來。林夏日夜趕寫奏章,詳細闡述雲漠關的現狀以及整頓計劃,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陳將軍則親自帶領士兵們清理軍營,整頓軍紀,同時著手統計所需的物資和人力。
在林夏和陳將軍的努力下,雲漠關漸漸有了一絲新的氣象。士兵們的精神麵貌開始好轉,百姓們也看到了希望,開始積極配合各項工作。而林夏深知,這隻是一個開始,前方還有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等待著他們,他必須全力以赴,為雲漠關的安寧,為百姓和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