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衛大軍趕到支援,隻需要與兩位將軍配合便可。”
“兒臣舉薦李勣將軍為左路軍主帥!前者便是李勣將軍領軍滅掉龜茲與高昌,對於西域極其了解,而且他還曾與阿史那杜爾、薛萬徹等當地將領共事過,與他們頗有默契。”
“如此,朝廷便不需要擔心安西都護府的安全,兒臣更可專心於北疆布防,若是薛延陀部真從北方草原來犯,兒臣必與之周旋到底!”
李承乾雖然沒有用兵經驗,但是對於這些大唐名將的履曆卻早就背熟了,直接點出了李勣作為其他大軍主帥的優勢。
而且,他還生怕李世民不準他前赴軍中,表現得極是慷慨激昂。
果然,聽到李承乾如此說,連尉遲敬德等老將都受到觸動,仿佛在太子殿下的身上,隱約看到了陛下當年的影子。
當然了兩者的差彆還是很大,李世民腿上並沒跌傷,而且陛下之英武也非任何人能比得上。
但李承乾的表現與膽魄,已經讓他們刮目相看了。
李勣在此時站了出來。
其實,他也認為,相比於程知節等更有資曆,跟隨陛下時間更久的將領,自己才是領軍馳援西域的最佳人選。
不過,哪怕其他眾臣未到,他們私下與陛下商議之時,他也不好搶在尉遲敬德二將之前請命。
現在有太子殿下先提出來,他就可以放下顧忌。
“太子殿下既有此安排,臣甘願為朝廷為陛下分憂。”
李泰嚇了一大跳。
他卻是誤會了李承乾,必是借此機會,想要對李勣加以拉攏。
李勣將軍近些年的戰績太漂亮了,不過是受限於資曆和跟陛下的關係,在軍中的地位一直排在其他幾位名將之後。
李泰倒也聽聞此事,沒想到太子下手這麼快,竟利用這樣的機會,想讓李勣多立功勞。
你看吧!李勣果然急不可耐地跳了出來!
李泰心中危機感更重了。
他根本不在乎是李勣還是誰領兵西援,最重要的必是坐實李承乾親自領右威衛北上,借機讓他“名正言順”地死在長安之外,讓老爹順理成章地考慮“另一個”太子人選。
“咳,皇兄思考得如此全麵,真是沒有愧對父皇的期望,父皇當是要成全皇兄的一片苦心了。”
李泰為了能讓李承乾順利趕到前線,竟然少見地附和和讚許起自己的皇兄。
隻不過,他這點兒小心思,是完全無法瞞過李世民的眼睛的!
李泰與士族結合,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最大建議,就是表現自己的孝!
一方麵,自玄武門之後,整個李唐皇室以及李世民本人,對於皇家內的孝道極為重視,不想再重複以前的悲劇。
其次,自古以來,孝道被曆朝奉為治國之本,本就是與忠君等想法結合在一起的。
但是,聖人之教,對於孝道是有非常多的延伸的。
不僅對於父親,對於兄長的態度,同樣也包含在孝道之中。
李世民對於李泰過去的表現極為滿意,否則也不可能不顧朝野議論還有李承乾的感受,極度寵縱李泰,給他種種超過了親王的特權。
但是,現在李泰過於心急,似乎透露出了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卻讓李世民感覺到,他之前表現出的孝,或許全是表麵功夫,甚至是表裡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