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的手指在報紙副刊上戳了又戳,眼鏡片後的眼睛瞪得溜圓。
“這……這作者名跟你一字不差!鳳陽知青許成軍,還能有第二個?”
許成軍聞言差點被口水嗆著。
手一揮,搶過報紙。
頭版右上角的副刊欄裡,《秤星照春風》的標題下,果然印著自己的名字。
旁邊還配了段編者按:“本文以棗木秤為鏡,照見改革春風裡的市井人心,字間皆是泥土氣與新活氣。”
....
淮河路的國營“劉鴻盛”小吃部裡。
錢明喝著辣湯,冒的滿頭是汗。
倆人一路問了不少合肥當地人,最後找了這麼家老字號。
“劉鴻盛”小吃部創立於1928年,在70年代是合肥屈指可數的國營飯店,以“胡椒辣湯+鍋貼”聞名,其辣湯用骨湯打底,佐以胡椒、麵筋、木耳,辛辣暖胃。
錢明嘰嘰喳喳個不停。
“我這不是激動嘛!咱知青點就出了你這麼個能上報紙的,往後說出去都帶勁!”
“一篇《穀倉》還不夠,你一個人還偷摸在合肥乾大事!”
“萬一我考上北外了,說和作家許成軍是鐵哥們,那多有麵!”
許成軍剛把最後一口辣湯喝完,辣得直咂嘴,“作家不敢提,寫了篇短篇,不過是借了政策的風。”
“嘿!這話說得!”錢明把餅子塞了滿嘴,“不過成軍,你這性子...發燒醒來之後可穩重了不少。”
許成軍一怔,“人總得長大嘛!”
也幸虧他穿越到這個時代。
時代在轉,
人也得跟著時代轉。
許成軍個人變化的再快,
跟時代比,跟更多人比,也不覺得起眼。
隻是對這個時代的人,
這轉的滋味,比21世紀裡按部就班的成長,多了太多摸爬滾打的實感。
汗是鹹的,偶爾混著淚。
沒等錢明接話,許成軍已經從褲兜裡摸出兩張粉白色的票根。
“《小花》的票,報社朋友給的,說是今年最火的片子。”
“看不看?”
錢明的眼睛突然鋥亮:“就是劉曉慶演的那個?聽說她在裡麵演紅軍,還跪著重走石階,看得人直掉眼淚!”
“看!乾嘛不看!咱這也是借了大作家的光了!”
“看就少說話,趕緊吃,7點場!”
....
合肥電影院的青磚牆上,《小花》的海報前麵圍了一群人。
劉曉慶穿著灰布軍裝,紮著綁腿,肩上的擔架繩勒出深深的印痕,旁邊印著“突破傳統,震撼上映”的黑體字。
賣爆米花的老漢支著黑鐵皮爐,轉著搖柄的手滿是老繭,“嘭”的一聲悶響,白花花的米花就湧進麻袋,焦香漫出半條街。
“讓讓!讓讓!”穿藍布衫的檢票員揮著檢票鉗,鉗口在票根上壓出月牙形的印子。
許成軍剛邁進影院,就聽見後排傳來爭執聲。
兩個戴紅袖章的姑娘正搶一張《合肥晚報》。
“你都看了三遍了,給我念念‘工商所撕牌子’那段!”
梳麻花辮的姑娘拽著報紙角,辮梢的紅頭繩纏在了對方手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