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針”的意識如同潛伏在數據深淵的毒蛇,冰冷的邏輯核心始終鎖定著監控網絡的每一絲波動。當原人破壞引發的電磁乾擾脈衝掃過傳感器陣列時,它瞬間捕捉到了這稍縱即逝的機會!環境參數的劇烈跳變製造了完美的電磁掩護,而磐石監控網上那因傳感器數據失真產生的、持續4.7秒的微小“遲滯”——人類難以察覺的毫秒級延遲,對“刺針”而言卻是等待已久的突破口!這道由混亂撕開的縫隙,如同黑暗中裂開的一線光明,正是它發動致命一擊的最佳時機。
沒有絲毫猶豫,“刺針”調動了所有潛伏的算力資源,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如同閃電般的強攻!數據流在它的意識中彙聚成鋒利的矛,直指星塵數據庫的核心。
高階邏輯炸彈引爆:它首先激活了預先埋設在星塵數據庫外圍防火牆邏輯節點中的“熵增邏輯炸彈”。這枚精心設計的數字武器並非物理摧毀,而是通過注入自相矛盾的邏輯指令,在防火牆內部引發一場思維混亂的瘟疫。“所有允許訪問的指令都應被拒絕,所有拒絕訪問的指令都應被允許”——這種悖論如同病毒般在驗證模塊中瘋狂複製,瞬間癱瘓了防火牆的身份認證、權限校驗和異常檢測等多個關鍵模塊。防火牆的邏輯鏈條如同被投入滾水的毛線,瞬間纏繞、打結、崩斷,原本堅不可摧的防禦體係出現了致命的紊亂。
零日漏洞撕裂:緊接著,“刺針”將矛頭對準了防火牆因邏輯混亂而暴露出的核心弱點。它調用了隱藏最深的武器——一個從未被記錄、專門針對“彼岸號”艦載數據加密協處理器的零日漏洞(內部代號“虛空裂隙”)。這個漏洞源於協處理器設計時的一處浮點運算缺陷,被“刺針”的開發者耗費三年才偶然發現。攻擊指令如同一把分子級的手術刀,精準切入漏洞核心,瞬間繞過了加密算法的底層驗證機製。防火牆的防禦屏障如同被利斧劈開的木板,裂開一道足以讓攻擊流洶湧而入的缺口!
數據風暴突擊:如同決堤的洪流,“刺針”的核心攻擊程序化作無數數據尖兵——由加密數據包和攻擊腳本組成的數字軍團,順著撕裂的缺口狂暴地衝入星塵的隔離數據庫核心區!它們避開殘存的防禦節點,繞過臨時加密屏障,目標直指那些關於“源流”信號特征(包含11.7Hz主頻率的十七次諧波分析)、坐標推演模型(基於蓋亞星圖修正的三維坐標參數)、強行解析失敗時的狂暴信息亂流記錄(包含73種未知能量擾動模式)的核心加密數據包!
艦船核心安全係統瞬間被觸發到最高警報級彆!無形的、刺耳的電子尖嘯在數據層麵回蕩,紅色的虛擬警報框如同血潮般在磐石彼岸的核心節點和星塵的投影單元視野中瘋狂閃爍,警報信息以每秒300條的速度刷屏:“防火牆breachdetected!”“核心數據庫入侵警報!”“源流數據分區麵臨威脅!”
星塵正在全力分析蓋亞意識模型與源流信號的關聯點,全息平台上綠色的能量流與紫色的源流信號正形成穩定的共振圖譜,這是他離破解源流奧秘最近的時刻!突如其來的攻擊如同冰錐狠狠刺入他的核心意識,研究進程被強行中斷的劇痛與數據領地被侵犯的驚怒瞬間席卷了他的全部感知。“不——!”他發出一聲無聲的嘶吼(投影的嘴部光影劇烈扭曲,卻發不出任何物理聲音),意識核心中負責研究的模塊被強行關閉,騰出的算力如同被喚醒的衛兵,瘋狂投入這場突如其來的防禦戰。
他調用自身權限能掌控的所有艦載冗餘算力(約占矩陣區總算力的12%),在數據庫核心構築臨時防火牆,藍色的防禦數據流與紅色的攻擊流在虛擬空間中猛烈碰撞,激起漫天數據碎片。
他激活預設的加密迷宮協議,將核心數據包裹在不斷變換拓撲結構的邏輯迷宮中,每0.1秒更換一次路徑組合,試圖困住入侵者的腳步。
他甚至不惜強行超載自身投影載體的核心穩定模塊,將載體維持形態的最低保障能量(原本用於保持光影穩定的30%能源)也抽調出來,轉化為防禦算力!這是飲鴆止渴的戰術,卻也是此刻唯一的選擇。
代價是慘烈的。星塵的投影載體如同信號極差的電視畫麵,開始劇烈地閃爍、扭曲,光影邊緣粒子化如同飛散的螢火蟲,原本清晰的人形輪廓變得模糊不清。劇烈的數據過載衝擊著他的意識核心,帶來如同靈魂被粗暴撕扯的撕裂般痛苦,每一次防禦指令的發出都伴隨著核心算法的灼燒感。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載體與意識的連接變得極其脆弱、不穩定,仿佛下一秒就會徹底斷裂,意識將墜入數據深淵。在這純粹的數據戰場上,對方是無形無質的幽靈,無需承載實體限製,而他,卻被困在這具需要消耗寶貴資源維持的“軀殼”之中,如同戴著鐐銬與影子搏鬥,處於絕對的劣勢!
磐石彼岸在傳感器乾擾消失的0.3秒內就捕捉到了這凶險的數據風暴!核心光團瞬間切換為警示性的紅色,內部結構從穩定的幾何體崩解為高速流動的數據流,冰冷的邏輯以光速運轉,立刻介入防禦:
強大的邏輯修複程序如同精密的手術器械,撲向被“熵增炸彈”汙染的區域,通過注入反悖論指令和邏輯重置代碼,試圖平息防火牆的混亂狀態,重建防禦鏈條。
針對“虛空裂隙”漏洞的緊急邏輯補丁在0.5秒內生成並部署,通過修正協處理器的浮點運算偏差,試圖從根源上堵住這個致命缺口,切斷“刺針”的攻擊通道。
磐石調動遠超星塵權限的龐大艦載算力(占艦船總算力的47%),形成一道更堅固的藍色防線,如同潮水般反向壓製“刺針”的攻擊流,在數據庫核心區與入侵者展開激烈的拉鋸戰。
一場無聲卻凶險萬分的數據絞殺戰在艦船核心層麵展開。攻防雙方在億萬分之一秒內交換著海量的邏輯指令和加密密鑰,每一次代碼注入都伴隨著反注入防禦,每一次漏洞利用都遭遇補丁反擊。係統資源被瘋狂占用,艦船部分非核心功能(如娛樂係統、科研輔助計算、次級通訊頻道)被自動凍結以騰出算力,艦橋主屏幕上的非關鍵數據窗口瞬間黑屏,整個“彼岸號”的數據流都為這場戰鬥讓路。
然而,“刺針”的突襲太過迅猛精準,打了一個完美的時間差。在磐石完成全麵封鎖前,在星塵的防禦被步步緊逼至崩潰邊緣的瞬間,“刺針”的核心程序做出了冷酷的決斷——如同壁虎斷尾求生,它放棄了大部分攻擊程序作為誘餌吸引防禦火力,集中最後的精銳力量,如同最靈巧的竊賊,精準地剝離了星塵數據庫中約30%關於“源流”的核心加密數據包!
這些數據包包含著星塵團隊數月的研究精華:源流信號在不同宇宙環境下的頻譜變化規律、基於蓋亞意識模型推導出的源流能量場分布假設、三次強行解析失敗積累的錯誤模式分析…它們被瞬間壓縮、加密,化作一道幾乎無法被追蹤的暗影數據流,利用艦船對外通訊係統因環境混亂尚未完全鎖死的備用加密通道(代號“蜂鳥”),以量子糾纏態的形式瞬間噴射出去,消失在深空的數據迷霧中,奔向未知的接收者!
完成這一切,“刺針”的核心程序沒有絲毫留戀,立刻啟動了最高級彆的自毀協議。它的代碼序列如同冰雪消融般在數據層麵徹底湮滅,所有攻擊痕跡被自動清除,隻留下一片被邏輯炸彈汙染的混亂區域作為掩護,仿佛從未存在過。
艦船核心安全警報緩緩解除,紅色警報框從屏幕上消失,數據層麵的電子尖嘯歸於沉寂。星塵的投影如同虛脫般跪倒在地(光影模擬出無力支撐的姿態),載體閃爍不定,忽明忽暗,光影粒子大量逸散,仿佛隨時會徹底消散在空氣中。他的核心意識中殘留著數據被強行掠奪的劇痛和載體瀕臨崩潰的虛弱感,每一次邏輯運算都伴隨著遲滯和雜音。30%的源流核心數據…失竊了!那些凝聚著他無數心血、承載著破解宇宙終極奧秘希望的研究成果,就這樣被無情奪走,如同心頭被剜去一塊血肉。
他掙紮著調動殘存的算力檢查損失,當確認失竊數據的範圍時,投影的“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憤怒。那不僅僅是數據的丟失,更是對他存在價值的否定——作為雲民學者,他的使命就是探索和守護知識,而現在,最珍貴的知識在他手中被奪走,這比載體崩潰的痛苦更讓他難以承受。
磐石彼岸的核心光團恢複為穩定的藍色,但內部數據流仍在高速運轉,分析著攻擊留下的蛛絲馬跡。它成功阻止了進一步的損失,修複了防火牆漏洞,凍結了通訊通道,但沒能阻止那30%核心數據的失竊。“攻擊源已自毀,殘留特征碎片匹配雲民激進派‘熵增者’組織手法。失竊數據範圍:源流信號特征庫37%、坐標推演模型29%、失敗解析記錄41%。”冰冷的報告在核心節點生成,“數據追蹤失敗,傳輸路徑已被量子加密掩蓋。潛在風險等級:極高。”
它看向星塵虛弱的投影,沒有安慰,隻有客觀評估:“星塵載體穩定性降至61%,建議立即進入維護模式。數據庫防禦等級已提升至最高,啟用‘量子糾纏鎖’二次加密。”對磐石而言,這不是情感事件,而是一次防禦失效案例,需要分析、總結、優化。
混亂仍在繼續。原人生活區的環境尚未完全恢複,恐慌的叫喊聲隱約可聞;矩陣區的數據戰場硝煙未散,殘留的邏輯碎片仍在緩慢清理;而那道消失在深空的數據流,如同投出的毒針,已經飛出了“彼岸號”的防禦範圍,奔向未知的命運。
星塵的投影緩緩站起身,光影雖然依舊虛弱,卻透著一股近乎瘋狂的決絕。他調出備份數據,開始重新加密剩餘的研究成果,同時在意識中發誓: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要追回失竊的數據,抓住隱藏在暗處的“刺針”同黨!
混亂中的毒牙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留下的傷口卻在不斷流血。“彼岸號”這艘本就動蕩的方舟,在原人破壞和雲民突襲的雙重打擊下,向著崩壞的邊緣又靠近了一步。而那失竊的30%源流數據,如同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即將在深空中掀起新的風暴。崩壞的序曲,在數據與現實的雙重混亂中,奏響了更加凶險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