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的西街危改區像座被啃噬過的骨架。
宋昭踩著碎磚往前,鞋底碾過水泥塊的脆響在空蕩的巷子裡格外清晰。
唯一未拆的青磚小樓立在斷壁間,門楣上“周宅“二字被水泥糊得斑駁,像塊結痂的傷疤。
他抬手敲門,指節叩在潮濕的木門上,回聲撞著坍塌的院牆散了又聚。
等了足有三分鐘,門縫才裂開條細縫,渾濁的老眼從裡麵鑽出來:“你像他......你爸。“
宋昭的呼吸頓了頓。
父親宋建明的照片他看過無數次,穿警服的方臉,眉骨高得像道山梁。
此刻這雙老眼裡浮著層霧,卻讓他想起父親遺物裡那半張地圖——地圖邊緣的折痕,和這聲“像他“的尾音,在記憶裡碰出火星。
“周叔?“他輕聲問。
短信沒署名,但“有東西等你“的口吻,像根線頭牽著他二十年的執念。
門“吱呀“全開,老人扶著門框的手暴起青筋,腕間纏著褪色的紅布,露出半截銅鐲。“進來。“他轉身時背佝僂成張弓,腳步虛浮得像踩在雲裡。
客廳很小,水泥地泛著潮,牆角堆著半袋發黴的大米。
老人從床底拖出隻鐵皮盒,鏽跡順著盒沿滴在地上,“1998年11月7號,陳會計撞開我家門。“他枯瘦的手指撫過盒蓋焦黑的痕跡,“他說賬本被改了,"林門"要吞地,我讓他報警,他隻說"警裡有人"......“
鐵皮盒打開的瞬間,宋昭聞到股焦糊味。
磁帶外殼裂了道縫,標簽上的字被煙火熏得蜷曲:“98.11.07,陳會計臨終錄“。
“他走的時候塞給我這個,說"萬一我沒了,交給穿警服的人"。“老人抬頭,眼角的皺紋裡浸著渾濁的光,“可後來穿警服的來了,燒了他的屋,封了他的賬,我就想著......等個不一樣的。“
宋昭的指尖觸到磁帶外殼時,掌心微微發燙。
這溫度讓他想起三個月前在醫院,第一次用“真相之眼“時,顱骨裡像有鋼針紮著轉。
他垂眼掩住瞳孔裡泛起的金紋,聲音卻穩得像塊壓艙石:“您保存了二十五年,為什麼現在找我?“
“前晚我夢見陳會計了。“老人摩挲著銅鐲,“他站在火裡喊,"老七,傘骨藏賬"。“他突然攥住宋昭的手腕,指甲幾乎掐進皮膚,“你爸當年查過林記傘行的賬,對不對?“
宋昭的心跳漏了一拍。
父親的結案報告裡確實夾著林記傘行的納稅單,紙頁邊緣有焦痕,是他從火災現場搶出來的。“對。“他說,“您怎麼知道?“
“你爸來問過"三房七脈"的地契。“老人鬆開手,背又佝僂下去,“那是周氏祖產,陳會計管了三十年賬。
後來林記的人說要"危改",說我們的地契是假的......“他突然笑起來,笑聲像老風箱拉不動了,“假的?
地契是刻在青石板上的,他們燒了房子,可石板底下的字,能燒嗎?“
上午九點的市局技術支援點,空調開得太足,宋昭的後頸起了層雞皮疙瘩。
董嵐的白大褂沾著磁帶碎屑,她抬頭時,護目鏡上蒙著層霧氣:“高溫變形太嚴重,隻能提取片段。“
“讓我試試。“宋昭把磁帶外殼放在操作台上,指腹沿著裂紋輕輕劃。
董嵐沒多問——他們共事五年,她知道他對物證有種近乎偏執的直覺。
隔音耳機扣上耳朵的瞬間,宋昭閉緊眼。
太陽穴開始突突跳,這是“真相之眼“啟動前的征兆。
黑暗裡有細碎的電流聲,接著是粗重的喘息,像有人剛跑完十裡路。
“......LJ097地契編號被替換成LJ088,"三房七脈"產權已轉至"林誠"名下......“陳會計的聲音帶著顫,像是被人掐著喉嚨說的,“他們改了籍冊......宋警官,你若聽到,去找傘骨......傘骨藏賬......“
腳步聲突然炸響,錄音“哢“地斷了。
宋昭摘下耳機,冷汗順著後頸滑進衣領。
董嵐遞來紙巾,指尖碰著他發燙的手背:“又頭痛了?“
“傘骨不是實物。“他抹了把臉,“是財務代號。
林記傘行的"傘骨",指的是他們的賬。“